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传统文化的继承 >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63 题号:1111764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遭受这一重大危机冲击与考验的中国,以巨大的魄力、科学的举措、勇毅的付出,最早阻断了疫情的传播,让这片土地成为世界上最安全最温暖的家园。

材料一2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分区分级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各地各部门要贯彻党中央关于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的要求,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各地要制定差异化的县域防控和恢复经济社会秩序的措施。低风险地区,要实施“外防输入”策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中风险地区,要实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策略,尽快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高风险地区,要实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严格管控”策略,根据疫情态势逐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动态开展分析研判,及时调整辖区内高、中、低风险地区名单,在疫情扩散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后,分地区降低应急响应级别或终止应急响应。

材料二在这场疫情防控战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亮出了鲜明的底色。“无论贫富、生命至上”成为中国疫情防控的基本准则;“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让武汉不再孤单,全国各地的物资源源不断的驰援武汉,4万余名医护工作者奔赴湖北,成为最美逆行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4亿中国人自觉居家隔离,为疫情防控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说明在处理疫情防控与恢复经济社会秩序的关系时应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结合材料二,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的作用。
(3)因为疫情,我们对生命有了更深的体会;因为疫情,我们对健康有了更新的认识。这场全民战“疫”也成为公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一次契机,请你列举两条我们应该提倡的健康文明的卫生习惯。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甲午马年新春伊始,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引发公众关注与热议。
材料一 家风又指门风,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诗礼传家为中国最基本家风。在当代中国,家风就是中国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积淀、传承和弘扬,是中国社会核心价值的体现。
家风构成了人们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伦理。对于不少人来说,家风甚至影响和决定了他的一生。现代社会被分割为小的家庭单元,弘扬好的传统家风可潜移默化传达社会规范,社会风气自然会得到改善。
材料二 针对央视家风的调查,网友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网友甲:家风就是勤勤恳恳做事,本本分分做人。家风不在嘴上,家风在行动上。
网友乙:家风是一个小家庭或者大家庭所尊循或崇尚的风气和品质。家风既有家的特性,又有“社风”的共性。
网友丙:弘扬家风,人格爱国第一,人无品格,行之不远。
网友丁:“家风正,则国正”。从家风开始,推动党风政风、社风民风改善。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的意义。 并从思想道德建设角度为公民传承和弘扬家风提出两条建议
(2)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谈谈对网友观点的认识
2016-11-26更新 | 9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一个民族的发展不能没有传统,不能没有梦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量外语词不经翻译(零翻译)就见诸报端,甚至还出现在某些严肃的学术期刊里,造成阅读障碍,这一现象引发了激烈争论。
赞成派认为,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新事物层出不穷,汉语也需要扩充,其中也包括学习吸收外国的新鲜语句。语言不仅仅是一种记录工具,更是一种交流工具,因此它应该与时俱进,“纯洁”的语言只能让我们看懂“古文”,但“不纯洁”的语言才能让我们融入世界,活在现在。
反对派则认为,“零翻译”的外语词,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整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使语境支离破碎,从深层次来说,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
(1)你是赞成还是反对保持汉语的纯洁性?请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材料二: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纽带,是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民族素质的重要体现。中国梦的实现,文化建设以及精神层面的建设必不可少。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就需要我们拥有民族文化和文明的自信。没有中华文明的传承、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2)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
2017-10-25更新 | 16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继山东、河南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列入中小学必修课,浙江省也迎来了一门新的必修课。本学期起,浙江省从小学五年级开设中医课,作为地方必修课程。目前60万册教材正加急刊印,出炉的首批10万册已经在路上,不久将出现在小学五年级的课堂上。
对此,社会各界掀起了热烈的讨论,其中不乏支持者和反对者。
支持者认为,中医是国粹,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从小耳濡目染,有利于掌握中医常识、修身养性,自觉成为中医文化传承者。
反对者却担忧,以五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思辨能力无法理解中医的精髓,开这门课只会有名无实。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应该贴近学生、学校实际,“不在云端舞蹈,贴在地面行走”才是教育改革的出路。
中医进小学课堂,你支持还是反对?请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理由。
2018-08-22更新 | 1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