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政治与法治 > 人民当家作主 >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7 题号:1819529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的立法过程始终保持与民意的良性互动,社会关切的问题、群众的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在立法中得到充分体现,法规草案在反复讨论与审议之中不断打磨完善。

主体意见和建议法规回应
社区居民优化精准派单流程,提高办理效率对权责明确、管辖清晰的,直接派;无法直接锁定承办单位的,由区政府组织相关单位协调办理;疑难复杂诉求可提前进行会商。
承办单位发挥科技优势,形成街道层级的城市大脑对诉求办理情况的数据进行全口径汇总,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开展数据动态监测。
政协委员希望对接线员定期培训采取分级分类培训、工作指导交流、经验总结推广等措施,提升各有关单位工作人员的政治、法律、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人大代表考核评价标准应该更人性化督促与激励相结合,覆盖接收、派单、办理、主动治理等全流程,分级分类考评。

材料二   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效能,A市进行了有益探索。一是推动党的组织有效嵌入各类社会基层组织,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各类社会群体。从社区层面畅通了“党员下沉、居民参与”的渠道,不断加强居民和基层党组织的联系,推动居民有序参与社区治理,共建美丽家园。二是探索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设立在职党员服务社区党小组。在地方党委的领导下,将驻区单位和社区居民中的党员组织起”一核多元、融合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加强了基层社会治理力量的统筹协调,凝聚起区域化党建共驻共建强大合力,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和服务居民的能力。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说明《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的制定过程是发挥我国民主政治制度优势,坚持科学立法的过程。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A市是如何提高社会治理效能的?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解题方法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发力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目前生态环境保护正由重点整治向系统治理转变,很多地方由被动应对向主动作为转变,国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正由灌输、自发转为自信、自觉。

◆生态之美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一   2023年7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提出,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将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系统部署,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抓紧研究制定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要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强化财政、税收支持,同时将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资源环境要素一体纳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总盘子,促进环保产业和环境服务业健康发展。要加强科技支撑,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

◆生态之治彰显中国之智

材料二   “生态之治”的根本在于“中国之制”,“生态之治”彰显“中国之智”。“生态之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023年6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2023年7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制定了土壤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黑土地保护法、湿地保护法,修改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并开展相关执法检查。2023年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委员们聚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围绕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绿色低碳发展、协同治理、生态修复与补偿等方面提出较多建设性意见建议。“生态之治”要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打好“组合拳”,共建美丽中国。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加强高品质生态环境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如何理解“生态之治”中彰显的“中国之智”。
(3)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一条发展建议并指出其哲学依据。
2023-11-29更新 | 18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政治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材料一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19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977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专家预计全年CDP增长在6.2%左右。2019年1-9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0871家,同比增长6.5%,专家预测,随着中国全面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以及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中国将持续保持全球投资吸引力。专家认为未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长有较好的预期,但是要想方设法提高劳动生产率,把“蛋糕”做大;着眼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党和政府要破除妨碍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机制限制,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体制创新,畅通居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多种收入渠道和途径。

材料二   70年风雨兼程,70年沧桑巨变,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向贫困宣战,从温饱不足到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到迈向繁荣富强。9月3日,全国政协第七次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围绕“打赢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团结协作、共谋发展。会议指出,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党和国家把民族地区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结合民族地区具体实际强化产业扶贫和就业帮扶等措施,加大支持力度,推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力保脱贫攻坚实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中多位委员建议研究制定反贫困法,为后续脱贫攻坚战提供法制保障。各级人大要不断提高监督工作质量和水平,把监督与支持有机统一起来,精心选题,找准切口,务求实效。要不断完善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广泛听取基层群众和各方面的意见建议。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概括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如何进一步促进居民收入增长。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应如何发挥我国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9-12-17更新 | 11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3月10日各代表团对立法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审议,共有920多名代表提出了审议意见。代表们充分讨论了关于立法法的修正。修正法案草案主要从完善立法体制和立法程序、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明确规章权限、规范司法解释、加强备案审查等方面对立法法作出修改,突出了问题导向,符合立法工作的实际,针对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强,回应了人民群众对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的新期盼。


结合材料,运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关知识,解读立法法修正案的审议过程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2021-09-18更新 | 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