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传统文化的继承 >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4 题号:1839647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初,央视播出了一档全新原创文化综艺节目第四季《经典咏流传》。该节目在国内首创将经典诗词与流行曲调相结合的方式,创新传播传统文化;节目立足当下再造流行,让经典具有新时代属性;还让国际化的果敢Duplessy疯马乐队用中英文演唱《登鹳雀楼》,让诗词以音乐为媒,穿越古今、跨越国界,实现中西方文化互动和交融;引发全民热烈参与到传唱经典诗词,成为一张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声名片。

2021年4月20日,某市高一年级师生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的深深吸引下,举办了以“诗词绣中华经典咏流传”为题的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比赛活动。在舞台上,孩子们身着体现作品时代的服饰,或唱或舞,时吟时诵,将经典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把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贯穿到课堂教学,学生活动,实践体验等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增长文化知识和文学功底,更重要的是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锻铸民族文化品格。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分析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合理性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1】祠堂是崇宗祭祖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W村也曾有老祠堂。祠堂文化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举。新农村建设以来,W村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明亮的新礼堂,开展创建“文化礼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敬先贤、诵村训、礼仪传习、普法讲座、村民一家亲、评选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等。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礼堂已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礼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系,促进乡村治理。去年,该村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W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所包含的道理。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W村要把祠堂文化转化为礼堂文化。
2016-12-12更新 | 130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材料一:2019年1月2日,习近平出席《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制度不同,不是统一的障碍,更不是分裂的借口。“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现形式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会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的利益和感情。在确保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统一后,台湾同胞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将得到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私人财产、宗教信仰、合法权益将得到充分保障。

材料二: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两岸同胞要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秉持同胞情、同理心,以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化育后人,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请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2)请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文化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作用。
2019-09-27更新 | 255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文明蕴含着法与时转、与时俱进的思想,中国古代法律代代传承,积久而成传统,逐步形成中华法系,各朝代的立法又随时代变迁而更新发展例如,与前朝相比,宋代立法就增加了大量与商品经济相关的内容。法律只有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变化,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即法家所言“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2015年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以来,正是坚持了法与时转、与时俱进这一代代相传的立法指导思想,以开放的姿态兼收并蓄、新发展。传统的中华法系并没有形成一部单独的民法典,今天制定单独民法典,则是回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要求,满足现代社会新需求。它重视传统,却不是中国已有民事法律规范的简单汇编;它借鉴国外先进立法成果,却不是外国民法典的机械照搬,而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足我国国情和实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概述中华传统法思想的特点和作用
(2)民法典编纂工作对推动文化创新提供有益启示。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分析。
(3)请就宣传民法典草拟两条宣传标语。要求紧扣主题,朗朗上口。
2020-12-31更新 | 1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