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传统文化的继承 >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态度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17 题号:228766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粮食产量得以实现的基础。2024年春耕备耕的重要时间节点,我国把议题再次聚焦粮食安全,启动实施《新一轮十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

材料一   【优化品种结构和区臧布局】

早在2009年,我国就启动了第一轮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计划。如今已超预期完成目标。与上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相比,本次《方案》统筹“稳”与“进”,综合考虑粮食供需形势、区域自然资源条件和粮食生产基础,通过调整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扎实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着力提高粮食供给质量。

材料二   【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高度重视耕地质量,强调“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还要提质量”。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国情农情作出的精准研判,是着眼粮食安全大计作出的战略决策。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必须做好耕地这篇大文章,严守耕地红线,落实制止耕地抛荒政策,提升耕地质量,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开发盐碱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守住耕地红线硬措施的实施,推动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二十连丰”,全国各地更是牢牢筑起了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材料三   【多措并举提供保障和支持】

《方案》围绕粮食生产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既部署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振兴、粮食绿色生产、农业防灾减灾等9项支撑性重大工程,也部署了种粮农民收益保障、农业社会化服务、粮食生产信贷投放、现代粮食流通体系等系列保障举措。9项重大工程未来实施过程中,将调动中央和地方、政府和社会等各方力量,多渠道筹措资金,合理安排建设时序,以实现工程的扎实推进。

当前,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增加,我国玉米、大豆的亩产与美国和巴西仍有较大差距,2023年玉米和大豆进口量同比增长分别为31.6%和11.4%,粮食供需长期处于紧平衡。在耕地和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有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突破粮食增产瓶颈,才能更好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粮食消费需求。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谈谈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将如何走好增量之路。
(2)结合材料二,运用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的知识,解读我国耕地保护政策为何能够助推全国各地牢牢筑起粮食安全“压舱石”。
(3)结合材料三,综合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剖析我国粮食供需长期紧平衡状态的破局之法。
(4)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离不开农耕文明的连续性。在建设农业强国的今天,中国不忘从古老的农耕文明中汲取智慧,请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知识,以“赓续中华传统农耕文明,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字数200字左右。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凌霄、碧落、品月、松石……当传承千年的中国传统色,遇上生机勃勃的华夏大地,展现的是一种不可言说的美。前不久,央视制作的《这就是中国色》的视频,瞬间刷屏。华夏大地的壮丽景象与绚丽丰富的中国传统色一一相遇,让观者在浓墨重彩与优雅清淡之间见识了中国传统色的色阶之丰富、用色之精微、构成之斑斓、审美之独特。


气韵雅致的中国传统色,是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语汇。它们远不止于色彩,更承载着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背后蕴藏着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审美基因和经典智慧。读懂传统色,也就多了一份对中国的了解。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近年来,“国潮”(中国+ 潮流)悄然兴起,国潮品牌受到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追捧,国潮成为爱国、青春、时尚的代名词。“国潮”既可以是体现中国文化的复古中国风,也可以是展现国际潮流的创新中国风,中国元素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巧妙结合,形成灿烂多姿的时尚潮流.国潮是一阵风,风源是深层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在“国潮”中,“潮”要变,“国”要稳,让国潮风经久不息,唯有国潮才能成为彻底的潮流。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读懂中国色,也就多了一份对中国的了解”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如何能让国潮风经久不息。
(3)近年来,在青年学生中出现了哈韩族、哈日族、欧美控,而对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所遗忘,请你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给同学们写一封公开信。要求在150字以内。
2023-05-23更新 | 191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2】孔子为了实现其政治理想,栖栖惶惶,席不暇暖。在政治活动失败后,又以韦编三绝的精神从事学术与教育,真正做到了“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正是这种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使他对生命感到充实、自信,从而在对真与善的追求中实现了审美的愉悦感,并升华进入更高的思想境界,这就是为后儒叹慕不已的“孔颜乐处”。

庄子以浪漫的态度对待人生,他希冀着超越现实环境的绝对自由,但在追求人生的精神境界而鄙薄物质享受这一点上则与儒家殊途同归。正是在这种潇洒、浪漫的人生态度的基础上,庄子才能在自由的精神世界中展翅翱翔。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孔子或庄子的价值取向给我们的启示。
2021-04-11更新 | 16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2020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以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主题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

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经过几代考古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最新考古成果表明,我国在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各个时代的古代文明发展成就上都走在世界前列,我国先民在培育农作物、寻医问药、观天文察地理、制造工具、创立文字、发现和发明科技、建设村落、营造都市、建构和治理国家、创造和发展文化艺术等各个

领域都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中国古代农业技术、“四大发明”以及漆器、丝绸、瓷器、生铁和制钢技术、郡县制、科举制等,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会议强调,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党中央为什么高度重视考古工作。
2021-01-07更新 | 20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