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文化与生活 > 文化与社会 > 文化的作用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71 题号:481694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神马”、“辣么美”、“表酱紫”……不知从何时,这样的网络新词开始充斥到社会生活中。近期,南宁一位小哥在录制失恋视频中表示难受想哭,结果因为他的一口方言,大家听成了“蓝瘦香菇”。 “蓝瘦香菇” 一时成为网络新词。深圳某家企业及时扑捉商机、迅速抢注了“蓝瘦香菇”。
有人认为,网络新词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接地气”的用语,这是对社会现象的集融,能帮助人们更便捷,也更有趣的交流。网络新词,爆发人类语言创新的“洪荒之力”。 有人则认为,大量使用网络新词,严重影响了词义句意的表达,会对传统的汉字文化造成伤害。网络新词,实则是对汉字文化的一种亵渎、对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曲解好不尊重。
⑴对网络新词的使用,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明其理由。
⑵针对网络新词的使用有两种不同的观点,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其原因。
⑶网络新词的推广和使用需谨慎,请你就此提出两条建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浙产影片《万里归途》改编自真实事件,首次揭秘了中国外交官撤侨事件。作为2022国庆档票房里的黑马,《万里归途》好评如潮,喜欢的人认为影片既弘扬了主流价值观,又以其丰富的元素、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观众。不喜欢这部电影的人则质疑影片依靠主流爱国情怀圈钱,顶流偶像演员的加盟也拉低了电影质量等。

材料二   扎实推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党中央赋予浙江的重要使命。浙江在践行这一使命过程中,进行了有益探索: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积极弘扬浙江精神,坚持用好古越文化等具有浙江独特精神气质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船启航地特有的红色资源,推出有浙江辨识度的文化精品;实施百城万村文化惠民工程,推广“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着力提升公民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精神需求。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与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有关知识,分析观众对《万里归途》口碑两极的原因。
(2)从文化的功能的角度,说明浙江扎实推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意义。
2022-11-12更新 | 31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2017年10月18日——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次重要会议。
材料一       大会一致同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新时代党的行动指南。大会要求全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和行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一种理论,唯有与时俱进,才能永葆生机:一种思想,唯有引领时代,方显磅礴伟力。”
(1)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对“一种理论,唯有与时俱进,才能永葆生机;一种思想,唯有引领时代,方显磅礴伟力。”的认识。
材料二大会同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道写入党章,这有利于全党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产业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运用“文化与生活”知识,说明新时期我国坚持文化自信的理由。
材料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觉的十九大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之精华。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键是要干、要做、要实现、要落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主题鲜明、继往开皋、与时俱进。
(3)运用“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我国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要性。
2017-11-09更新 | 204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和融合。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吸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径。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旨在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2016年4月23日,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我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以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
(2)请就如何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提出两条建议。
2019-10-19更新 | 1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