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文化与生活 > 文化与社会 > 文化的作用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1 题号:61712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

当前中国扶贫脱贫已进入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扶贫脱贫则是全面小康的最后一公里。实施精准扶贫战略,脱贫摘帽要坚持成熟一个摘一个,既防止不思进取,等靠要,又防止揠苗助长,图虚名,促使贫困地区整体脱贫、全面脱贫。

经济贫困背后隐藏着文化的贫困。贫苦地区长期固有的落后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所谓贫困文化。这种贫困文化成为制约人们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桎梏,扶贫先扶精气神,既要管好“肚子”,更要管好“脑子”,要把争取和凝聚人心,把教育、科技文化扶贫贯穿始终,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教育贯穿始终,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建设美好家园,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扶贫先扶精气神”以解决贫困文化的理由。
(2)扶贫先扶精气神,既要管好“肚子”,更要管好“脑子”。请就扶贫脱贫拟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6个字以内)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2016年2月14日,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的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正式和观众见面,本期节目向观众推出的人物有:吴锦泉、张宝燕、秦艳友、屠呦呦、闫肃、许利平、莫振高、宫东、买买提江·乌买尔、王宽以及我们特别致敬的抗战老兵和爱国侨胞,自从本节目播出以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因为这些平凡人物做出了能够感动中国的不平凡的事,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和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让中华儿女感到心灵震撼的正能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感动中国》节目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016-11-26更新 | 20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社会主要矛盾作了概括:“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正是根据这一判断,我们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进程。

材料二: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改革开放40年后,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在物质生活层面,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质量效益还不高,民生领域有短板,这制约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中央敏锐地洞察到这一新的全局性历史性变化,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依据,也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这一论断为新时代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而且为实施新时代“两步走”战略提供了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撑。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特殊性的有关知识,说明当前我党做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论断的依据。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先进文化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3)时代呼唤创新人才,实践和理论都需要创新,青年学生身处校园,请你结合实际就教育创新提三条建议。
2018-10-31更新 | 45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音乐对激发全民族的凝聚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诞生于延安的《黄河大合唱》,就是在炮火纷飞的抗战时期;激发了全民族保家卫国的必胜信念。

80年前的春天,在抗日战争最焦灼、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危难关头,在延安一间简陋的窑洞里,作曲家冼星海抱病写作六天六夜,完成《黄河大合唱》的全部谱曲。它借鉴西方交响合唱的音乐形式表达民族心声,融独唱、重唱、对唱、齐唱、朗诵等为一体,多声部、多乐章的大型声乐套曲。管弦乐队伴奏,是中西合璧、和谐统一的音乐,是技术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它以黄河为中华民族象征,从延安窑洞传遍全国,激励了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奋起抗争、保卫祖国,在抗战烽火中被评价为“一曲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硝烟散去,《黄河大合唱》依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符号,具有鼓舞斗志、凝聚人心的力量。

《黄河大合唱》的诞生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旧址,如今被打造为延安鲁艺文化园区,吸引着大批游客参观。据延安鲁艺文化园区管理办公室相关领导介绍,为了保护革命旧址、传承鲁艺精神,鲁艺文化园区分为核心遗址保护、延安文艺纪念馆、东山革命文艺家馆群、西山艺术实践体验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园五个区块,20位在鲁艺工作过的老一辈人民艺术家当年居住过的窑洞已恢复原貌,成为革命文艺家个体馆。


(1)八十年前“一曲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今天《黄河大合唱》依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符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黄河大合唱》借鉴西方交响合唱的音乐形式的意义。
(3)在新时代,我们怎样讲好中国故事,唱响中国声音,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新时代的作品?请提出三条建议。
2020-03-27更新 | 10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