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中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四川 高三 模拟预测 2024-05-15 12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古代史 、史学热点、中国近现代史 、文化交流与传播、世界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商人认为祖先和天神都会影响国家的兴衰成败,因此需要通过四时的祭祀活动来求福避祸。周人则主要祭祀那些有功于先民的祖先,如将最有功德的先人配享郊祭。商周时期祭祀的变化体现出周朝(     
A.宗教体系的完善B.人文理性的增加
C.神权统治的确立D.民本理念的盛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关于汉代是否存在夜间出行,《后汉书·廉范传》记载“旧制禁民夜作”,但《东方朔传》中记载了汉武帝年轻时常夜行游猎;《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写丞相田蚡至魏其侯家赴宴“卒饮至夜”;东汉《舞赋》描绘了宴饮结束,时当夜半,众宾乘马散去的情形。据此可知(     
A.官方史书的记载最为完整可信B.历史叙述具有主观随意性
C.确认历史事实要综合多种叙述D.文学作品可证实史书真伪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表为唐宋两朝节妇烈女统计表。下表所示的变化反映了宋朝(     

朝代

统治年限

节妇数

烈女数

节烈合计

倍数

隋唐

326

32

29

61

1

两宋

319

152

122

274

4.49

(注:节妇指夫死不改嫁而终生守节的妇女;烈女主要指殉夫而死的女子。)
A.纲常礼教影响扩大B.政府主导民俗变革
C.理学思想日趋僵化D.女性家庭地位稳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 明初统治者大力倡导臣民阅读《汉书》,将《汉书》从史学意义上的典籍上升到政治意义的经典;与此同时,将《汉书》中最重要的主角汉高祖刘邦神圣化,使刘邦的地位仅居于三皇五帝和三王之后。这些做法旨在(     
A.规范史学编纂活动B.构建政府统治权威
C.重振理学正统地位D.提升臣民文化素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5. 在19世纪末以前,王韬、郑观应、郭嵩焘等西洋通频频引用《周易》中心思想“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1860至1895年间洋务派向西方学习时提出的“自强”一词,也源于这部经典。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固守本土文化的优越感B.经世致用发掘传统文化
C.依托中体减少变革阻力D.尊孔复古捍卫儒家正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二次革命后,袁世凯企图把商会的活动限制在纯粹的经济领域之内,因此下令取消成立于1912年的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经过屡次交涉和坚决抵制,北洋政府最终于1915年妥协,承认了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的合法地位。此事可以说明,当时(     
A.工商业者政治地位提高B.新的社会力量不断成长
C.复辟帝制缺乏社会基础D.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近代中国,西式钟楼、标准时与标准钟最初多是在由西人主导的市政、海关、教会、铁路、邮政、学校等机构中采用。但民国建立后,广州、上海、北平等城市主动装设全球标准钟,为此后国家时间的统一提供重要的示范。这一变化可以用来说明(     
A.统一时钟利于彰显政治权威B.地方市政效率高于中央政府
C.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加快D.沿海城市率先普及标准时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我国包产到户制度的最初尝试是在地理位置偏远、生产分散、群众生活非常困难的农村;深圳经济特区的制度试验是在偏居一隅的边陲小镇进行的;企业扩权改革发轫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西南城市成都。这反映出当时我国(     
A.偏远地区成为改革的重点B.改革开放与区域优势结合
C.东部与西部地区协同发展D.大胆创新与稳妥推进并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罗马共和国后期,罗马人在生活中保有相互嘲讽与咒骂的传统,公共场合互相争吵随处可见。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裁判官对涉及名誉与尊严的侵辱行为进行限制;公元3世纪,国家对名誉尊严的侵辱行为进行的深入管制。罗马帝国的举措旨在(     
A.限制公民的个人自由B.完善罗马法律体系
C.严格贯彻自然法精神D.构建社会公序良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14世纪,佛罗伦萨兴起修建大型庄园的热潮。园地往往选在郊外风景秀丽的丘陵坡地上,要求有可以远眺的前景,建筑和庭院部分都有很好的比例和尺度。这反映了当时佛罗伦萨(     
A.人文主义的影响B.奢靡风气的盛行
C.世俗意识的觉醒D.建筑技术的发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1. 下图是法国作者创作1801年的一组名为《对抗19世纪的“正统者”的出征》的漫画。作者创作这一组漫画旨在(     

A.激发民众的国家意识B.抗议反法同盟的行径
C.讽刺旧势力的维护者D.揭示殖民侵略的罪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2. 下表为七国集团和金砖五国经济总量在全球GDP中的占比(%)表中的数据变化反映出(     
比 重

年份

2010

2015

2020

2022

七国集团

50.47

47.13

44.36

43.10

金砖五国

19.87

21.53

24.59

25.55

(注:七国集团:由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七个发达国家组成的联合组织;金砖五国:由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五个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合作组织。)
A.西方国家经济霸权的丧失B.世界各国经济差距逐步缩小
C.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D.国际经济格局变动趋势加强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体育救国”呼声持续高涨。1932年8月,天津《大公报》发表社论,提出“应舍弃过去模仿西洋之运动竞赛”,认为体育之目的是“卫国治产”,而非培养少数的优秀选手,而我国的国术正可以达到此目的。网球、高尔夫球等球类游戏是嬉戏享乐的奢侈品,应该摒弃。一切学生须作兵操,并尽可能的“劳动化、农工化”。这些言论遭到一些学者的反驳。他们认为“体育的最低目的是健康,最高目的为文化”“近代国际战争,全赖科学,敌人苟用飞机大炮轰炸,大刀即无所拖其技。为捍卫国家计,宜训练智勇兼备之士,养成跑跳奔攀之技,绝非土体育所能奏效”。

——据罗时铭著《中国体育思想史(近代卷)》

材料二   建国初期,政府把群众体育建设放在体育事业的首位。1952年,毛泽东同志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强调要开展经常性的群众体育运动。中央专门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统一管理和推动群众体育的规范发展。在政策的鼓励下,从政府机关到全国群众,从工矿企业到各级学校,全国各地掀起体育运动浪潮。篮球、排球等项目又成了民众开展最广泛的运动项目。打球、赛跑、游泳、武术等活动在工厂、企业、机关中十分活跃。农村中,摔跤、武术、骑马、射箭、举石锁、石担等民间体育活动和球类、跑步等项目也日益兴盛。

——据孙葆丽《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历史回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30年代“体育救国”呼声高涨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当时两种体育思想的分歧。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发展的意义。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中国人口迁移的类型(部分)

类型

史实

自北向南的离心型迁移

秦朝征服岭南后从中原向两广的移民

政府强制性的内聚性移民

西汉初从关东迁徙贵族、豪强、富商到关中地区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种人口迁移的类型,并加以阐释。(要求:世界史和中国史均可,需明确指出移民的方向,史实正确,论述充分。)

四、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农奴制废除后,随着大量自由民进城打工,城市居民增长速度超过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而当时城市唯一的行政机构是负责税收和治安的警察局。沙皇政府认识到农奴制改革后,需要“接纳有资格的公民参与国家管理”。1862年起,内务部提请在城市选拔市民设立委员会为城市管理改革提供建议,据此编订的《城市条例》于 1870年颁布,但只在部分城市实行,1875 年后才推广至西部地区。该条例规定城市杜马和自治管理局主席的职务集于市长,重要城市市长由沙皇任命;杜马负责委任公职人员、收缴税收及处理城市债务等,杜马议员由选举团秘密投票表决产生。选民为年满25周岁且定期向城市交纳不动产税和工商业税的男性公民,并依据财产多寡划分为三类选民团,选民团人数不等但代表数相同。

——据肖波《俄国城市自治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城市自治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城市自治改革的特点。
2024-05-1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中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秦统一六国之初,由于各国尚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统一铸币难以开展。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正式颁布货币改革之策,宣布统一全国货币,废除六国货币体系,重新铸造秦“半两”钱为法定货币。在秦以后两千多年,秦半两“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用。

——贾天浩《探究秦统一货币的形制及其历史意义》

材料二   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 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伍被认为秦始皇“遣蒙恬筑长城,东西数千里,暴兵露师,常数十万,死者不可胜数,僵尸千里,流血顷亩,百姓力竭,欲为乱者十家而五。”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统一货币的历史意义。
(2)分别说明材料二、三中对秦始皇的评价及理由。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古代史 、史学热点、中国近现代史 、文化交流与传播、世界史

试卷题型(共 16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2
材料分析题
3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
中国古代史
3
史学热点
4
中国近现代史
5
文化交流与传播
6
世界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单题
20.65两汉的文化  史学研究方法单题
30.65儒学的复兴 单题
40.4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单题
50.4洋务运动单题
60.65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单题
70.65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单题
80.65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单题
90.65古代罗马及罗马帝国单题
100.65文艺复兴 单题
110.4法国大革命单题
120.4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30.65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150.65俄国农奴制改革
160.65秦朝的暴政及法制建设  秦朝的政治制度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三、论述题
140.65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