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四川 高二 阶段练习 2024-05-24 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文化交流与传播、经济与社会生活、世界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 永嘉之乱之后,北方士族南迁大多是呈现团聚状态的“乡族集团”,基于侨人与土著之间礼俗、语言的难以同化,因此侨迁的士族多以原居住地的户籍侨置郡县管辖,如籍属琅琊的王氏移居侨琅琊郡。这一举措(     
①旨在推动迁徙士族和南方原住民的融合   ②有利于促进政权的稳定
③折射出血缘地缘因素影响移民文化认同   ④削弱了士族的政治势力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 近代中西城市化进程表现迥异,折射出中西方近代工业发展的不同历程。分析下图,结合所学可知(     

A.近代西方城市化的发展主要是工业城市的发展
B.一国城市化水平与该国的工业化水平保持一致
C.改革开放前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都十分缓慢
D.入世是新中国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的决定因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人类文明经常遭遇疫病的考验,比如中国东汉王充《论衡·命义》描述当时“温气疫疠,千户灭门”;薄伽丘在《十日谈》描述了黑死病在佛罗伦萨肆虐的恐怖情景“每天,甚至每小时,都有一大批一大批的尸体运到全市的教堂去”;印第安文明毁灭于天花病毒……古代疫病肆虐下,历经劫难的中华文明却能屡次浴火重生,主要原因是(     
A.中华文明更优越B.中央集权效率高C.中医药保驾护航D.小农经济韧性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 雅利安人迁徙到印度河流域后,“由于他们(当地人)人数众多,文化又很先进,所以不能被灭绝、赶走或同化…相反,雅利安畜牧者定居下来、改营农业时,他们不得不与原先的居民靠的很近的生活。”据此可知,雅利安人的迁徙(     
A.把马和铁带到印度,改变了原有居民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推动了区域文化的形成
C.发展了以欧洲文化为主,融合多种文化的印度文化
D.建立了一系列国家,推动了南亚次大陆的文化多元
2024-02-27更新 | 1819次组卷 | 28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5. 《论语·雍也》记载“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荀子·王制》记载“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这些思想(     
A.促使民本思想与君主权力相结合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
C.致力于协调民众与地主间的利益D.强调统治者应加强道德修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一位西方历史学家如此描述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的关系:“(罗马)广场上的建筑显现出希腊风格,但它们更加雄伟高大……罗马人用法律和秩序取代了希腊化时代的混乱。”古罗马诗人贺拉西为此写道:“希腊被擒为俘虏;被俘的希腊,又反过来俘虏了野蛮的征服者。”据此可知(     
①战争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                       ②罗马法有利于帝国统治
③文化在选择与重构中不断发展发展                       ④贺拉西处于希腊化世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据考古发掘,《汉谟拉比法典》抄本的出土地点,从北方的亚述城市阿淑尔、尼尼微,到南部巴比伦尼亚的西帕尔、拉尔撒、巴比伦,甚至埃兰的苏萨,都有法典抄本出土。这反映出《汉谟拉比法典》(       
A.推动古巴比伦王国扩张B.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法典
C.影响后世两河流域国家D.是亚述帝国的法律标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8. 下图为17—18世纪中国人口迁徙示意图,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① 该时期人口迁徙归因于南方地区初步开发
② 台湾设府为人口移居台湾提供了政治保障
③ “改土归流”为人口流向西南地区创造条件
④高产作物的引进有利于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佛教在传入中国后的数百年间,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逐渐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呈现本土化倾向。下列选自东晋文献中的论述,最能体现这一趋势的是(     
A.王侯虽以存存为功,而未能令存者无患
B.悦释迦之风者,辄先奉亲而敬君
C.此理之与形乖,道之与俗反者也
D.春秋经世,先王之志,辩而不议者,非不可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