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课时练习
全国 高二 课后作业 2018-03-11 59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选修(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藉。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秦地本是戎狄之区……直至秦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戎狄之俗。例如,他们还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沿着游牧时代以一个帐幕为一家的经济办法。这种陋俗经商鞅的严禁才消灭……没有受文明的雅化,也就没有受文明的软化。在六国中秦人是最狂野矫健的。商鞅的严刑峻法给他们养成循规蹈矩的习惯,商鞅的特殊爵赏制度使得对外战争成了他们唯一的出路。以最强悍、最有纪律的民族,用全力向外发展,秦人遂无敌于天下。

——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三: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原注:开,谓刑严峻则政化开;塞,谓布恩赏则政化塞,其意本于严刑少恩。又为田开阡陌,及言斩敌首赐爵,是耕战书也。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其中,涉及民生问题的措施有哪些?
(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是如何评价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2. 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商代秉承神权法思想,商汤伐桀,打出了“天命殛之”“致天之罚”的旗号。对罪人施用五刑,也诡称天的意志。所谓无讨有罪,五刑五用哉,借以增加司法镇压的威慑力量。西周在中国法律的初创时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阶段,西周法制的内容与形式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形成了“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法制指导思想,确立了“刑罚世轻世重”“明德慎刑、矜老恤幼”等刑事政策与原则。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林立”“百家争鸣”。尤其是儒家、法家,他们在围绕着“礼”“法”问题所展开的争辩过程中,各自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一定合理因素的法律新见解,大大丰富了中国以及整个世界的古代法学。春秋时期最大的立法成就——各国陆续制定并公布了成文法。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又对旧法律进行了系统的变革,陆续出台了一批新的成文法。其中以李悝汇集各国刑典制定的《法经》为时最早,成就也最高,集中代表了当时的立法水平。李悝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贼法列于《法经》六篇之首。无论是律典体例、篇章结构,还是在确立宗旨、内容实质等各个方面,《法经》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后世两千多年的各代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史发展概论》

(1)根据材料,概括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法律的发展历程。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法经》“集中代表了当时的立法水平”?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选修(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试卷题型(共 2题)

题型
数量
材料分析题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选修(旧)
2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材料分析题
10.65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20.4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