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4 题号:10017920

材料卢沟桥事变后,日本政府多次召集议员、财界、舆论界的会议,要求其与政府合作。《朝日新闻》《日日新闻》《读卖新闻》等大报,都开辟国民“国防捐款”专栏,每天更新捐款人姓名、捐款数额等信息,并配以煽动性语言,以增强示范效果。1937年8月,日本内阁通过《国民精神总动员计划实施纲要》,要求国民“增强举国一致,尽忠报国的精神”。9月11日,在东京召的国民精神总动员大会,要求国民做到尽忠报国,坚忍持久,支持战争。10月成立了米官半民性质的国民精神总动员联盟,在全国各地成立相应的组织,各级行政长官兼任会长。1938年4月,日本政府颁布《国民总动员法》,以立法的形式将国民卷入战争体制。

—摘编自史桂芳《日本国内战争狂热的形成及原因》

(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全面侵华初期战争动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全面侵华初期战争动员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   一战爆发前,日本在中国问题上的立场是独霸和排他性的,而美国则坚持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不承认日本所谓的特殊利益和特殊地位。一战爆发后,日本趁列强忙于欧战的机会,攫取了德国的在华权益,并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美国对日本疯狂的在华扩张行为早已不能容忍。一战结束后,美国势力重返东亚。1922 年,美国召开华盛顿会议,在以美国为首的列强联合进攻面前,日本开始实行与列强保持一致的所谓“协调外交”。30年代经济危机的爆发,改变了日美经济关系赖以生存的国际环境。此时的日本将魔爪伸向中国,随着日本军事行动的步步升级,不可调和的日美矛盾最终引发太平洋战争。二战结束后,美国通过《日美安保条约》等,把日本牢牢地拴在了自己的战车上。

——摘编自武寅《两次世界大战与日美关系》


(1)根据材料,概括日美关系的演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美关系的演变对中国的影响。
2020-05-21更新 | 14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5年3月,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公然扩军备战,英法时此不仅不加制裁,反而英国与德国缔结《英德海军协定》,变相支持德国的毁约行为。

1938年3月,英法听任德国吞并奥地利。

1938年9月,慕尼黑会议召开,签订了《慕尼黑协定》,是国际关系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幕且剧,使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达到顶点。张伯伦等再次出卖了弱小国家的民族利益,几个大国丧心病狂地对一个被侵略的主权国家进行宰割。它进一步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气焰。

1939年3月巧日,《慕尼黑协定》字迹未干,希特勒就全部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大大加强了法西斯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1939年11月,美国时1935年通过的中立法进行了修改,它实际是绥靖政策的变种。

1941年,日本偷袭了珍珠港,促成了美国长期以来的孤立主义外交和对日绥靖主义政策的终结。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英国的绥靖政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日绥靖主义政策终结”的影响。
2019-03-10更新 | 12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材料一   一战的战火点燃之后,法国社会各界立刻被一片同仇敌忾的狂热所笼罩。这一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普法战争结束以来,“复仇意识"在众多法国人中广泛传播。在其广泛传播过程中,巴雷斯、戴鲁菜德等作家、诗人的鼓动起了巨大作用。费里推行的教育改革,不仅使法国的小学教育成为世俗的、免费的、义务的,而且还成功地把爱国主义情感融入国民教育之中。

——摘编白《法国知识分子:一战中不该被忽略的群体》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有一百四十万法国人死亡;1914年,二十岁到三十二岁的法国男人,有半数丧生。因此法国人采取了防守性的战略,构筑了马奇诺防线。30年代,欧洲与世界再次面临新的战争危险时,和平主义思潮在西方国家迅速地蔓延开来。1938年,面对捷克斯洛伐克危机,法国形成强硬派和妥协派,作为总理的达拉第动摇于两派之间。最终达拉第参加慕尼黑会议,签署协定。

——摘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法国知识分子对战争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法国绥靖外交的原因和影响。
2019-09-20更新 | 9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