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3 题号:100545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强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19世纪末世界科技经济中心逐渐从英国向美国转移。据统计,该工业大国(指美国)在1870年至1900年,小学生人数由690万增加到1 500万。1900年,每一万人口中平均有大学生31.4人,把其他主要国家远远甩到后面。按照同一比例,德国有8.3人,法国有7.6人,英国只有6人。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虽然也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内燃机、柴油机、发电机、电动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大部分却是德国人干的;而环锭纺织机、缝纫机、打字机、白热丝灯和电话,以及“泰罗制”的科学化生产管理方式,则是由该工业大国发明的。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及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整理

材料三   19世纪后期是美国移民数量急剧增长的时期,涌入美国的各国人民形成了连续不断的移民洪流。这些移民来自欧洲、亚洲、非洲和拉美等地,其中绝大多数来自欧洲......他们不仅为美国工业化和西部开发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技术,从而大大加速了美国工业化和西部开发的进程,而且丰富了美国的精神生活,促进了美利坚民族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摘自丁则民主编《美国通史》第三卷第五章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其中的三个论点,任意选择-个论点并加以阐释。 (要求观点明确,
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商路的演变

秦汉时期对外贸易以陆路为主
隋唐时期水、陆并举
宋元明时期海外贸易发达
清朝初期闭关锁国,只准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或一条以上信息,围绕贸易商路演变,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3-09更新 | 237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历史概念的变迁。

“西方”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含混而不确定的概念,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汉书·西域传》提及西域,包括西域都护府管辖下的今新疆地区,以及大月氏(中亚古国)安息(西亚古国)等广大地区。《后汉书·西域传》提及的范围扩展至大秦
宋代开始出现“西洋”一词。元代《中庵集》曾提到“西洋”,后人考证是指印度洋沿岸的国家。元代《冀越集记》称:“广州舶船出虎头门始入大洋……西洋差远,两岁一回”
清初,张潮的《昭代丛书》中收入了来华传教士南怀仁编写的《西方要纪》一书,称:“西洋总名为欧罗巴,在中国最西,故谓之大西”
1918年陈独秀在《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一文中说:“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应该尊重民权,法治,平等的精神……相信科学是发明真理的指南针”
1972年周恩来与尼克松会谈时说:“国际上都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是铁板一块,西方国家也是铁板一块。现在我们知道了,情况并非如此”


阅读上述材料,对中国人“西方”概念的变迁进行解读。
2020-03-08更新 | 238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整理自高教社《中国古代史》
在从约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相形之下,西欧人正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乐于并急于学习和适应外界。他们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
——摘自《全球通史》
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叙述连贯通顺。)
2016-05-13更新 | 3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