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两次工业革命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94 题号:1016365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提出:社会有机体制“本身作为一个总体有自己的各种前提,而它向总体的发展过程就在于:使社会的一切要素从属于自己,或者把自己还缺乏的器官从社会中创造出来”.马克思把社会的要素比喻为“器官”,以说明要素对总体的从属性,因为机体固然是由器官构成的,但器官离开机体,就失去了生存的条件和应有的功能。列宁在《哲学笔记》中也写道:“世界历史是个整体,而各个民族是它的‘器官’”.

——摘编自罗文东《构建世界历史体系的方法和原则》


围绕材料,结合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物说史,2017年“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一度引发观展热潮。以下是该展览展出的其中八件文物:



请以布展方身份选取2—3件文物,设计主题展厅。(要求:明确提炼一个主题,写出文物序号,阐释理由,史论结合。);
2020-05-09更新 | 137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买求

材料   下表是西方重要经济学出版物一览表

时间作者出版物出版物主要内容
1664年托马斯·孟《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贸易顺差是国家致的唯一手段主张从事转口贸易
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如果人的经济活动不受干预,在价格机制引导下,公民与国家都将受益。
1849年罗伯特·欧文《新道德世界书》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论证了理性社会制度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1867年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研究资本生产过程和剩余价值问题,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
1936年约翰梅纳德思斯《通论》有效需求不足会导致失业增加和经济表退,市场机制不能使经济体系实现自我调节
1962年米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国家集权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是弊多利少的,应尽可能地通过市场和价格制度来调节经济。

——摘编自哈里·兰德斯等《经济思想史》


材料介绍了西方部分重要经济学书籍的出版情况,其中蕴含着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诸多信息,从材料中提炼一个信息,并结合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2019-06-04更新 | 382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3】道路铺设和运河开凿,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秦朝驰道示意图                                        图2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   英国运河时代(1761-1835年)与传统意义上的工业革命基本合拍绝非偶然。英国史学家道格拉斯。费歇认为,在英国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是棉花、煤、铁及运输”。英国近代运河业的奠基人“运河之父”布里奇沃特公爵有句名言“一条好运河应该是脚跟沾着煤的运河”。

英国近代第一条运河是1757年开通的联结圣海伦斯煤矿与默西河的桑基运河。随之布里奇沃特运河于1761年7月通航,它同1830年利物浦一曼彻斯特铁路通车一样,成为英国运输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该运河通航后运费大减,丰厚利润的示范效应刺激起第一次投资高潮,一大批运河法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此时主要立足于中北部工业城镇向四周扩散。80年代下半期,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明显加快,运河开凿业掀起第二次高潮,运河兴建遍及全国。到19世纪20年代之前,运河业出现过一次短暂繁荣。虽未再次形成运河热,但英国的内陆运河建设已基本成形。1835年伯明翰一曼彻斯特运河的竣工通航,标志着英国运河系统的构建基本结束。全国70个主要城市中除卢顿外都与水路相连,自罗马人构筑起全国性的道路网络以来,英国第一次成功地建立起全国性的一体化交通体系。英国近代运河体系的最后一笔由19世纪90年代曼彻斯特轮渡运河的疏通完成,但此时英国运河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早已成为历史,新的竞争者铁路取代运河往昔的显赫地位,成为英国内陆运输的主宰。

——摘编自邵会莲《英国工业革命中运河运输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1)根据图1、图2与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修建驰道与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相似动机,并说明两大工程得以建成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英国运河时代与传统意义上的工业革命基本合拍绝非偶然”这一观点进行论证。
2021-02-01更新 | 1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