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亚洲觉醒”的先驱 > 孙中山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49 题号:10220131
某校高二年级文科班承担了学校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人物篇·孙中山”活动的宣传展板制作任务。请你帮助他们完成这个活动。

展板一:革命轨迹



(1)请将以上同学搜集到的历史图片,按其所属历史阶段,填入下表。
       历史阶段       图片序号
领导辛亥革命
维护民主共和
促成国共合作

展板二:名言解读

余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孙中山遗嘱》


(2)《孙中山遗嘱》提及的“国民革命”指的是什么?分析让孙中山深感“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的原因。

展板三:社会变化

如果脱离中国近代革命史的全过程来观察问题,也许会把辛亥革命看作不过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它并不是不结果实的。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3)展板三的内容引起同学们的热烈讨论,结合材料,分析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出了什么果实,引起中国社会的哪些变化?

展板四:永久纪念


(4)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各种纪念活动也随之展开。请你以《永久纪念》为题,谈谈纪念孙中山活动的现实意义。
【知识点】 孙中山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民生问题是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晁错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定居);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汉书·食货志》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君道》

材料二国家当给佃农以土地,资其耕种……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明君贤人的治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关于民生主义新的主张并简述其政治意义。

2017-12-07更新 | 9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 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革命唯一法门 ,我们必须倾覆满州政府,建设民国……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1903年12月)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此目的起见,我已令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是舍本而图末也”中的“本”和“末”分别是指什么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了达到革命目的,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在组织建设上有哪些重大行动?在思想上其提出了十六个字的革命纲领,其内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孙中山在晚年为了“民族革命”的继续,在理论上有什么重大发展?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011-05-04更新 | 72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归纳法和比较分析是学习、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试运用这两种方法解答以下问题:
(1)孙中山和甘地是“亚洲觉醒”中的两位先驱,他们分别被誉为“中国的民主共和之父”和“印度自由的灯塔与向导”,请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二者为何能够赢得这样的盛誉?
(2)孙中山和甘地在领导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指导思想)上有何不同?依据下列材料比较分析影响两者走不同道路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上书直隶总督李鸿章,提出革新政治的主张,但遭到冷遇。孙中山由此感悟到“和平方法无可复施”。
材料二   1893年以后到22年中,甘地将印度教派的仁爱、不杀生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甘地主义”的思想。
(以上两则材料均引自人民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16-11-18更新 | 5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