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经济类热点 > 防疫抗疫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0 题号:10241723
医疗史日渐成为史学界关注的新兴研究领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许慎《说文解字》提出:“疫,民皆疾也。”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自西汉以来的两千多年里,中国先后发生过321次流行疫病,均在有限的地域和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汉代元始二年,发生瘟疫,“诏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在瘟疫中写就。宋代,国家在大疫之年设置收容贫困病人并予以救治的专门机构安济坊。清初,在民间各地先后成立了“种痘局”,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官方免疫机构。

——郑洪《中国历史上的防疫斗争》等

材料二   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肆虐,造成约2500万人死亡,约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一些人由对宗教信仰的怀疑而发展为对社会不平等制度的痛恨和反抗,以及对自己人生的深入思考。

——王旭东《世界瘟疫历史》等

材料三   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霍乱在1817年至1923年出现六次大流行,其中第三次发生于1852至1859年间,包括亚、欧、非、北美多个大洲都未能幸免,此次大流行也是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是导致起源于美国的“西班牙”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战时的海路交通和海上贸易可能促进了这种传染病蔓延,所到之处带来了快速死亡。

1892年,控制霍乱的国际卫生公约产生。1907年,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成立。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成立。2003年,中美SARS疫苗研发与生物治疗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的抗疫经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自西汉以来能够“在有限的地域和时间内控制住疫情蔓延”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4世纪黑死病肆虐对欧洲思想文化产生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概括15世纪末以来瘟疫发生与防控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知识点】 防疫抗疫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人类社会发展一直伴随着和瘟疫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347年至1353年,席卷整个欧洲的“黑死病”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此后40年又多次复发。在惨状前,薄伽丘惊呼:“天主对人类残酷到了极点!”然而,经历了黑死病后,欧洲文明走上了另外一条不同的发展道路。它不仅推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促使天主教会的专制地位被打破,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乃至启蒙运动产生重要影响,从而改变了欧洲文明发展的方向。

—— 摘编自萧贺雄《鼠疫差点毁了欧洲》

材料二   1910年春夏之交,中国东北爆发鼠疫,疫死者达六万人之多。清政府全力以赴,任命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的伍连德统一协调东北防疫。伍连德冒险解剖病死者尸体,在确定病原和传播途径后,伍连德采取被后世效仿的隔离法,并自制口罩。为了大局,清政府还下特旨批准焚烧得病死者尸体。与此同时,各报开辟专栏或连续刊载预防鼠疫的相关知识,号召改良传统不良生活习惯。社会团体积极配合清政府的防疫措施,也相应地成立了各种民间防疫机构。隔离百日后,鼠疫绝迹。

——摘编自《1910—1911年东北大鼠疫》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14世纪欧洲“黑死病”危机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危机对欧洲思想文化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两次疫情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3)2020年的新冠病毒也让世界陷入了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疫情防控这一问题的看法。
2020-05-24更新 | 7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7世纪晚期,欧洲医学活动的中心重又移到莱顿。西尔维斯在那里牢固确立的临床传统,在赫尔曼·伯尔哈韦身上找到了一个能干而又热诚的倡导者。这位乡村牧师的儿子出生于1668年。他原定去当牧师。但是,部分地由于对斯宾诺莎感兴趣,结果,他对生物学和医学的兴趣甚于神学。直到1714年,伯尔哈韦才主持莱顿的临床教学。伯尔哈韦在教学上最有名的特点,可能是他对临床方法的发展。他对病人进行富有同情心的治疗;他真诚渴求从自己的观察来理解病害和疾病;尤其是,他拒绝接受无论多么吸引人的怪诞学说。这一切激发了病人和学生的信心。伯尔哈韦的热诚感染了他的学生,使他们后来也充满了热忱,终生不懈。他的伟大正在于此——他激发了一批出类拔萃的学生,经过他们,他影响了18世纪医学的发展。

——摘编自亚·沃尔夫《十八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1)根据材料,概括伯尔哈韦在医学研究上的独特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伯尔哈韦在医学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因素。
2018-04-19更新 | 2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伦敦于1499-1665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为防控疫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政府严禁疫区人员流动,以防止疫情扩散。政府积极加强公共卫生建设,以消除疫病滋生条件。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政当局还专门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在这些法令基础上,英国政府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决定向全国征收“普通税”以建立济贫基金,来救助那些因为瘟疫、灾荒四处流浪的乞丐和流民。由于政府救济,许多家庭愿意接受隔离,这使得英国的防疫工作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7 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

——据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

材料二   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有官员曾上疏说:“今之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认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现,这种观念使人丧失了与疫病积极斗争的意志,另-方面政府的公共责任也趁机推卸。瘟疫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崇祯十六(1643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7个月时间,就造成了20万人死亡,蔓延势烈,形势惨重。

——据程扬《中国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朝和英国政府防疫的不同点。分析产生不同求的原因。
(2)从明朝和英国防疫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2020-08-01更新 | 1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