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古代主要经济政策与土地制度 > 租佃关系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2 题号:10262912
宋代法律规定,佃户不能在租佃期离开佃种土地。明代租佃契约通常都写明不许将田地“转佃他人”、“私相授受” 。清代地主将土地所有权分割成田底与田面,地主将土地经营权以田面权形式转让与佃农,地主对于田底,佃农对于田面分别享有占有、收益和处置转让的权利。这一变化
A.推动小农经济逐步瓦解B.反映出佃农政治地位提高
C.佃农人身依附彻底解除D.与商品经济发展互为因果
【知识点】 租佃关系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南宋时期,江南一些地方地主赋予佃农以永佃权,佃户租佃的土地可以传给后代,地租也相应固定。这一规定
A.减轻了佃农的赋税负担
B.有利于增加粮食的亩产量
C.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D.改变了土地所有权的性质
2018-02-12更新 | 5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982年,北宋太宗下诏,将荒芜的土地分给那些“勤稼穑”而缺乏种子和土地的农户。并要求“明立要契,举借种粮……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官司”。1155年,南宋高宗下诏:“若见佃人不愿承彻,即开具田段、坐落去处、所纳租课数目,另行招人承佃。”这说明宋代(  )
A.人身依附关系日趋松弛B.生产关系发生新的变化
C.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D.人地矛盾突出危及统治
2020-04-14更新 | 24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范仲淹的《书扇示门人》一诗写道:“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入在后头。”以种地为喻,很有些“得之勿喜,失之勿悲”的超脱。这反映出
A.北宋的土地换手率很高
B.庆历新政遇到的阻力较大
C.理学融入了玄学的思想
D.文官政治的彼此倾轧严重
2017-12-23更新 | 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