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手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 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94 题号:1029025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是世界著名的造船与航海大国,特别是秦汉以后到明代中叶,发明创造、造船技术、航海技术都追遥领先于世界各国。在公元3至15世纪,我国战船与外国战船相比,中国船尺度宽、吨位大、种类多、数量多、武器装备威力大。古代最为庞大的混合舰队当属明代郑和的旗舰宝船,他带领船队七下西洋,每次下西洋均在2万人以上。其中永乐三年下西洋有“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清初,在东南亚地区活动的船舶,许多都是由中国船匠建造。葡萄牙人、荷兰人占领东南亚后,从中国带回了很多造船图纸。纵观中国造船科学技术史和航海史,充分证实了中国人民是勤劳智慧勇敢的。

——编自顿贺《中国古代造船业对世界的贡献与影响》等

材料二   东西方造船业长期以来是独立发展而又互相推动的,经历了多次造船业中心转移,每次转移不论造船技术、规模和产量都获得了质的飞跃和发展。世界造船中心从先行工业化国家向后起工业化国家转移,从劳动力高成本国家向低成本国家转移,是世界造船业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在这条规律的作用下,自15世纪中国出现郑和下西洋的空前盛举之后,造船中心转移到西欧,二战期间,转移到美国,随后又转移到亚洲(日本、韩国和中国)。

——摘编自辛元欧《试论世界造船中心循环转移的历史趋势》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造船业发达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次世界造船中心发生转移的方向及其主要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对甘蔗有文字记载最早的国家,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开始栽培甘蔗,并榨蔗汁作为饮料饮用。《楚辞》中关于甘蔗的记载说明我国不仅早有甘蔗栽培,而且还已经掌握了甘蔗的加工利用。唐玄宗在位时期出现了专业的糖坊和糖商,已能生产砂糖和冰糖,食糖也开始远销到日本、波斯、罗马等地。宋朝时,甘蔗制糖得到大力发展,南宋时蔗糖已经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明代已经采用把糖膏放在瓦馏中淋水分蜜的方法,并开始根据分蜜程度将白砂糖分为五个品级,这是我国在制糖技术上的独特创造。

——摘编自季羡林《文化交流的轨迹——中华蔗糖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经济掠夺,致使我国蔗糖业每况愈下,从蔗糖出口国变为外糖倾销地。19241930年,我国每年平均进口白糖60万吨,19311937年,每年平均进口约30万吨。直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我国产糖量有减无增,而进口糖量有增无减。从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中国内地机制糖厂年产糖3万吨,加上生产的土糖17万吨,合计食糖年产量也就20万吨,在当时世界产糖国家中排名第26位。

——摘编自周可涌《中国蔗糖简史》

材料三   19781992年的14年间,食糖年产量增加到了792万吨,年均增长率为8.59%,人均食糖占有量增加到6公斤。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制糖业也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

——摘编自连学智《中国糖业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糖业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糖业“每况愈下”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糖业发展的意义。
2021-02-05更新 | 17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海上丝绸之路与新航路开辟都是人类航海史上的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代与外界交通最重要的路线共七条,“一曰营州入安东道,二曰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三曰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四曰中受降城入回鹘道,五曰安西入西域道,六曰安南通天竺道,七曰广州通海夷道”。其中,五条为陆路,只有两条为海路。这种情况在宋代发生了根本转变。政权割据与战火连绵使陆上的交通受到阻塞,而且,全国经济中心向南迁移,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对外交往的最主要通道。宋代海路主要包括:从广州、泉州、宁波等港口出发,通往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东北非洲等地的南海航线;从明州、杭州、登州等港口出发,通往日本、朝鲜和琉球等地的东海航线。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改变了宋代社会,也影响了整个世界。

——摘编自高红清《国际化的宋代与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它让各地出现了许多前所未知的动植物新品种,改变了大陆的生态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尤其是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有些物种在欧亚大陆的传播,甚至为那里的人口增加提供了重要条件。印第安文明对燃料费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农作物的的培育。他们培育出来的玉米、西红柿、甘薯、南瓜、菜豆、马铃薯、辣椒、花生、向日葵等作物,后来经欧洲殖民者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丰富人类的物质生活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与世界各种文明的碰撞与交流融合之中,西方现代文明茁壮成长为真正具有世界性的文明。

——摘编自计翔翔《地理大发现探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区别,并简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改变了宋代社会,也影响了整个世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的主要作用,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与海上丝绸之路在影响方面的本质区别。
2018-03-02更新 | 29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截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

——摘自【古罗马】普林尼《自然史》

材料二   1851-1915年世界博览会主要展品一览表(部分)



——摘编自吴松弟《走向世界:中国参加早期世界博览会的历史研究》许冰雨《世博原档:中国上海商人徐荣村在首届伦敦世博会获奖》等


(1)阅读材料一,指出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对当时中国的美誉。结合所学,指出唐宋、明清时期,西方人认知中国文明的重要新商品和途径。
(2)解读材料二,概括指出当时中国工业品的呈现的老特点与面临的新潮流,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中后期英国工业新潮流对人口职业结构的影响。
2022-01-03更新 | 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