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抗日战争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 全民族英勇抗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2 题号:10352973

材料   1937年9月中旬,日军第五师团进占阳原、蔚县、灵丘后,企图一举突破平型关、茹越口等要隘。八路军不畏强敌,主动与国民党合作抗日,迎战日军。在平型关战役策划之初,毛泽东、周恩来等就以全国抗日大局为重,主动提出用运动战、游击战来配合友军的作战计划。经过对作战地形的周密观察,第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东南的蔚代公路上布下长达8公里的口袋阵。经过9月25日整天激战,八路军歼灭日军1000余人,缴获长短枪1000余支,击毁汽车100余辆,取得了全面抗战以来的第一个歼灭战的胜利。平型关大捷以前,日军从攻陷平津到进攻山西,一路上都是骄横跋扈,高调用兵。遭受25日的痛击后,日军再也不敢贸然深入。国民政府方面则利用这段宝贵时间收缩部队、集结力量,积极部署忻口防御体系。此战之后,八路军领导人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达成对国内战争时期的经验必须加以总结的共识。因此,除了政治上的意义,平型关大捷在军事等方面的价值也不容低估。平型关伏击战的胜利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全国军政要员、各党派团体先后致电致信祝贺,海外华侨、华文报纸纷纷称颂八路军平型关大捷为中华民族打出了威风。

——摘编自董志铭《平型关大捷成因及军事意义述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平型关大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平型关大捷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请回答:
(1)中共诞生于哪一年?为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此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取得什么成果?
(2)在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战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势力,请举例说明这场战役的时间和名称。
(3)新中国建立初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新时期,中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什么?
2018-02-02更新 | 4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1~1842年的远征军在1841年8月21日由香港出发,首先占领厦门,然后占领了舟山岛,把这个岛作为他们以后军事行动的军事基地。这种军事行动的目的,在于侵入中部大河长江,并溯江而上,直达离江口约200英里的南京城。

——据[德]恩格斯《英人对华的新远征》

材料二   历史的脚步,告诉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者,在抵抗外国侵略的这一基本要求下,必须有了解世界、学习西方的眼光和心思,把外国的好东西作为改造中国的借鉴。

材料三:一位历史学家曾估算,如果让所有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手牵着手,长度可以从南京到达杭州,延展距离约两百英里长。他们身上的血共重达一千两百吨。尸体可装满两千五百节火车车厢。

——摘自张纯如《被遗忘的大屠杀一1937年南京浩劫(THERAPEOFNANKING)》

材料四:抗日战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全民族的解放战争,是建立在以国共两党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之上的。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近代以来中国一直面临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近代化两大任务,抗日战争在争取民族独立的进程中前进了一大步,而这一大步又同时为推进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及人教版教参


(1)材料一中英国的“远征”是哪次侵华战争?指出其根本目的。
(2)概括说明19世纪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基础上进行了哪些重大实践活动。
(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的罪行。
(4)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两大任务。
2021-07-31更新 | 5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新民主主义革命

材料一   井冈山时期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创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材料二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0年3月11日,毛主席发表《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深刻分析与判断了国内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发展形势,及时明确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任务,提出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发展进步势力主要是发展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力量,争取国内积极抗日的知识分子,扩大共产党武装部队,发展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民众运动。争取中间势力是要积极争取对中国革命持中间立场的力量。反对顽固派就是与他们要作坚决的斗争,并在斗争中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国土尚未完全解放,国民党残余势力蠢蠢欲动,想以大西南为基地重新复辟;国内各种反动势力也对共和国充满仇恨,想和国民党反动派配合,在经济上绞杀人民政权;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没有土地,在经济上仍然受到地主阶级的剥削;国际上,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到了中朝边境,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对“井冈山精神”进行解释。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相持阶段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采取的措施。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说明建国初期,党和政府面临困难所采取的措施及作用。
2023-01-13更新 | 2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