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 赫鲁晓夫改革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1 题号:10404893
从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联社会总产品每年的增长速度保持在6%~7%,国民收入保持在6%~8%,工业生产保持在7%~9%,居民实际收入保持在4%~6%。这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苏联
A.从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模式B.利用了商品市场来扩大生产
C.多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D.在两极格局中处于优势地位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赫鲁晓夫在《回忆录》里说:当时苏联领导和他自己在走向“解冻”的同时,又有担心,生怕“解冻”引起洪水泛滥,局面难以控制,“因此我们似乎曾经阻止过解冻”。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A.引起了社会动荡
B.只能在旧体制内徘徊
C.面临巨大的阻力
D.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
2017-12-26更新 | 14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1962年11月,苏共中央决定改组党的领导机构,在地方取消统一的党委会,分别设立领导工业生产的党委会和领导农业生产的党委会,两个党委会互相独立,互不隶属。该措施
A.冲击了高度集中经济体制B.削弱了苏共对经济的领导
C.造成了工农业生产的混乱D.扩大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2017-05-17更新 | 14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1953年—1964年,苏联农业生产增长了70%,工业生产增长了1.8倍,工人平均工资增长了约40%。这说明当时苏联
A.斯大林模式尚有影响
B.工业化推动了农业集体化
C.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D.摒弃了重工业优先的政策
2019-05-31更新 | 5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