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主要思想流派 > 儒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65 题号:10452689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已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

材料二   孟子说:“人无有不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孟子把“仁”的学说发展为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他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

——《岳麓版教材》


(1)材料一体现了春秋时期哪家学派的主张?其代表人是谁?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孟子对人性问题怎样的看法?孟子是怎样发展孔子“仁”的思想的?
【知识点】 儒家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逆时与顺时:

儒学对中国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有人形容孔孟是“逆时之士”,而把经常被人视为儒家“旁门左道”的荀子以及后来的董仲舒,称为“顺时之士”。


问题
(1)结合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该如何解释把孔孟视为“逆时之士”,而把荀子称为“顺时之士”?
(2)董仲舒又是如何顺时而为的?
2019-10-23更新 | 5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在古希腊,公元前5世纪,以普罗泰戈拉为代表的智者学派,将人的活动和创造性、人的认识和活动的社会意义、性质作为研究方向。此后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继续这一命题的研究。

(1)关于人与人之间如何保持一种和谐关系,中国古代儒家学派提出了哪些主张?在人文精神方面,普罗泰戈拉和苏格拉底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材料二早在公元前5世纪,以普罗泰格拉为代表的古希腊智者学派,开创将人的活动和创造性,人的认识和活动的社会意义.性质作为研究方向,在研究中,普罗泰格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著名的命题.此后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继续这一命题的研究,他们的思想直接成为西方自由主义者关于民主基础上的法律和"法律下的自由"的思想渊源,以及建立法律统治的正当理由.从此意义上讲,人文精神构成西方法治理论的精神底蕴.

(2)结合材料1.2,简要谈谈你对人文精神的认识.

2017-10-30更新 | 3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治国的方略上,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技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一一摘编自《论孔孟的儒家思想》

韩非子推紫法制,他认为,高度集中的王权是法律的来源,是君主权力的一部分,法律由王权统一颁布并由下属遵照执行。 韩非子这种“王在法上”的法制,实质上是放着法律外衣的人治,其政体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鲁湘子 《略论儒释道三教合的内在因素》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于之水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那辟之说天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美事召美兵,悉事召恶类,英之相应而起也。如马鸣别马应之,牛鸣则牛应之,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 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

--董仲舒 《春秋繁露》

材料三   宋儒学在学术上坚持求新,张救认为“学贵心悟,中旧无功” .理学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在嫁体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   

郑师渠《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


(1)根据材料一 ,概括孔子和韩非子的治国方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治国方略不被重视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3)宋明理学作为一种流传上千年的传统文化,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有重要意义,对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同学们写两句名言名句鼓励一下自己。
2019-12-04更新 | 1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