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开辟新航路 >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7 题号:10460505
15至20世纪,人类历史的发展在经济领域经历了重大转变,其中货币流通、世界市场、国际贸易起了重要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始自晚明(15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前半叶),社会转型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白银的货币化。……货币经济的扩大发展,在中国和西方几乎是同步的。

——《晚明社会变迁研究》

材料二   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马世力《世界史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时期西方国家“货币经济扩大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能主导世界市场的政治、经济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新崛起的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摘编自《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材料二   近代英国城乡人口变迁

时间1750年1800年1850年
城市人口(%)21.0%27.5%52.0%
农村人口(%)79.0%72.5%48.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量贵重金属的涌入对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荷兰和英国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的含义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近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变化的原因。
2021-01-19更新 | 12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世界市场的发展变化体现着经济全球化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全球化经历了三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这期间世界从大变为中等。

“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期间曾被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打断,这一阶段世界从中等变小。在这一时期,推动全球一体化的主要力量是跨国公司,这些公司到国外去的目的就是要寻找市场和劳动力。在这一时代的前半阶段,铁路和蒸汽机带来了运输成本的下降并推动了一体化的进程,而后半阶段的全球化进程则得益于电话、电报、电脑、卫星、光纤电缆和初期互联网等带来的通讯成本下降。……正是这个时代让我们看到了全球经济的诞生和成熟。

“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主角,……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

——摘编自托马斯. 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21世纪简史》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2020-08-09更新 | 2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人眼里的中国,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实用色彩,他们对中国的看法从一开始就陷入了“永远的误读”之中。

远视——被神化的中国形象。精美而充满了神奇色彩的瓷器、传教士的书简和夹杂着道听途说的《马可·波罗游记》,就是欧洲人了解中国的主要途径。他们发现的是一个神话的中国,一个被乌托邦化了的中国成了欧洲知识界借来反封建和反宗教专制的利器。

轻视——黯淡的中国形象。18世纪中后期,中国在欧洲的形象发生了180度的大转折,鸦片战争的爆发最终使中国形象一落千丈,到20世纪初,西方学者将中西关系史上的这一时期称为“轻蔑的时代”。

斜视——被妖魔化的中国形象。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强烈的种族歧视和中国人在抵抗外敌入侵时表现出来的英勇气概,使13世纪成吉思汗遗留给欧洲的“黄祸”情结席卷整个西方世界。……尽管“红色中国”也曾随着斯诺等人的著述,让一些西方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少了一些灰暗色调,但1949年后,西方人又一次将中国的形象推向了阴暗的极端。……中国的形象一直处于一种似敌非敌的状态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西方人对中国的“误读”。

(要求:任选材料中西方人对中国一个时期的“误读”加以阐释,史实正确,史论结合)

2018-10-26更新 | 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