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 新中国的成立及其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 政治协商会议的发展、特点和意义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09 题号:10517111
到 1956 年宣布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成为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为此,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
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②“科教兴国”
③“长期共存,互相监督”④“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20·浙江·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毛泽东说:“政协不能搞成国家机关,因为人大和国务院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管理机关,如果把政协也搞成国家机关,那就成为二元了,这样就重复了,分散了,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毛泽东最早发表这一言论可能是在
A.1949年B.1954年C.1956年D.1958年
2016-12-12更新 | 96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有人指出,中国政府非常稳定,政策非常持续,没有被竞选左右的思维模式。西方的问题就是由于竞选导致各个党派互相竞争。这肯定了中国的(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分权制衡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016-11-27更新 | 10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下列有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新政协会议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①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标志着该制度初步建立   ②一届人大召开后该会议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③该机构性质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   ④1949—1954年该会议代行人大职权   ⑤该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⑥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A.①⑤B.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
2019-09-11更新 | 8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