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两次工业革命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6 题号:1073398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的休闲活动五花八门,一些人去戏院、歌剧院、参加公众演讲和音乐会,参观展览或博物馆,观看板球或足球比赛,……许多工人养成了以酒馆、咖啡馆或其他类似的聚会场合为中心的生活。人们也开始追求知识,据北部博物馆记载:职工自己教授几何学,还有自己的诗人、生物学家等。在市中心出现了“绿地”,旨在提供娱乐活动场所和新鲜空气。

——摘编自舒小昀《从消费角度看英国工业革命》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娱乐生活方式传入中国城市,城市文化娱乐生活方式日益走向西化、多样化和现代化,呈现出中西杂糅、新旧并举、多元复杂、不平衡及城乡相互渗透交融等特点,鲜明地折射出近代社会变迁的历程和实践轨迹。比如,随着各种娱乐方式的广泛兴起和人们休闲质量的不断提高,各类新型娱乐场所相继涌现,彰显了多元现代的民众文化娱乐方式。

——摘编自扶小兰《论近代中国城市文化娱乐生活方式之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休闲活动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城市文化娱乐呈现多样化、现代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当·斯密于1776年出版了《国富论》。在这本著作中,亚当·斯密提出了自由贸易和自由市场的理论。常常有人认为亚当·斯密主张的是政府在国民经济中起的作用越小越好,一个自由的市场能够解决一切经济问题,并让所有的人都能获利。“自由放任”的主张成了他的经济理论的标签,但这种说法过分简化了斯密的经济理论。实际上,他认为,在许多情况下,政府采取某种形式的干预,对于整个社会的利益是完全必要的。然而,在现代西方,斯密被认为是自由企业之父。
——摘自(美)菲利普,J.阿德勒,兰德尔·L.波韦尔斯著《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认为资本经济依靠市场机制自发调节已不能达到充分就业实现均衡,危机和失业是不可避免的。凯恩斯站在改良主义立场,想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只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国家干预或调节,便可以解决失业与危机。经过论证,他的理论被纳入了西方正统经济学的轨道,战后被广泛传播。影响着西方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当代卷》
材料三
汉森在1941年发表的《财政政策和经济周期》中,较系统地解释了“混合经济”的含义。他认为,从 19世纪末期以后,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就开始逐渐变为私人经济和社会化经济并存的“公私混合经济”或者“双重经济”。汉森认为,这种“混合经济”具有双重的意义,即,生产领域的“公私混合经济”(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并存)和收入与消费方面的“公私混合经济”(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和福利开支与私人收入和消费的并存)。
后来,(1948年)萨浮尔森在《经济学》中也专门论述了“混合经济”。他认为,“混合经济”就是国家机构和私人机构共同对经济实行控制,但是,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控制更为重要。
——摘自王志伟著《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这两种经济理论在主要观点上的异同,并简述出现这种不同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混合经济”理论的主要特点及其在20世纪70年代对西方国家所起的作用。
2016-11-27更新 | 20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15年,英国的土地贵族和农场主提出一项旨在提高谷物进口税、限制粮食进口的《谷物法》修订法案,并获国会通过。根据这项法橐,当国内谷物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禁止进口或征收高额关税。

其时,英国逐渐成为当时欧洲主要的工业品出口国。但是,依靠陈腐的议会选举制度,土地黄族依然牢牢控制和操纵政权。1832年的议会改革,一定程度改变了议会的权力结构,为废除《谷物法》英定了政治基础。1843年之后,主张实行自由贸易的“反谷物法同盟”甚至具有走向革命的特点,加之1845年爱尔兰收导致的严重饥荒,最终促成了《谷物法》的废除。

废除《谷物法》,推行相关的自由贸易措施,实际上换来别的国家对英国工业品更大程度的开放,到1850年,英国生产了全球一半的生铁,采掘了一半以上的媒炭,加工了近一半的棉花,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谷物法》存废问题作出合理解释。
2021-05-09更新 | 11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茶叶战争

1657年,伦敦商人汤吗斯·加韦在咖啡馆焦茶,被认为茶在英国饮用的开始。

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其陪嫁包括221磅红茶和精美的中国茶具。皇后高雅的品饮表率,引得贵族们争相效仿。

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当时,在英国,每磅茶叶售价1英镑,相当于一个体力劳动者6周的收入。

175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进口量猛增,价格明显下降,饮茶逐渐在社会各阶层中得到普及。

1774年,茶叶成为东印度公司在中国购买的最主要商品,茶叶走私贸易亦非常盛行。

18世纪80年代,东印度公司每年在茶叶贸易中的获利都在100万英镑以上,占其商业总利润的90%

1815—1833年,英国皇家艺术学会设立一个奖项,悬赏给能在英属地区发展具有中国规模的茶叶种植者与加工者

1822年,英国人在印度北部山区偶然发现了漫山遍野的野茶树。

1826年,杰克逊制成第一台揉茶机。

1851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前往中国,将中国制茶工人以及若干茶苗茶种秘密运到印度。在福琼的帮助下,印度和锡兰(今斯里兰卡)成功引种茶树。此后,印度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红茶出口第一大国。

1872年,英国开始在印度设立现代化的茶叶生产基地。

1888年,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首次超过中国茶。

——摘编自周重林《茶叶战争》等

材料二     19世纪20年代以后,英国主要工业部门产量大增,传统的运河航运运力有限,交通运输业供给与需求矛盾愈发突出,曼彻斯特与利物浦的商人大力提倡修建铁路,并预言“运河时代来日不多了”。冶铁业的技术革新,大大降低了铁的价格,多管式汽锅发明极大增加了蒸汽容量,解决了火车动力不足与成本过高的问题。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的通车运营,标志着英国“铁路时代”的开始。该铁路线营运的前18个月,运送旅客70万人次,不到两年公司股票价格翻倍,1835年铁路净收益达10万英镑。鉴于经营铁路展现的可观经济利润,几乎所有的英国有产阶级都投资铁路,1849年铁路投资占到英国国内固定投资的40%。18351837年间、18441850年间英国兴起两次“铁路热”,到1870年,英国铁路通车长达15500英里,囊括全英的近代铁路体系基本建成。英国铁路的成功揭示了一个规律:交通运输业本身的发展,共寓于经济发展总进程这一共同体中。

——摘编自张廷茂《英国铁路运输与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70年英国首相威廉说服议会同意在印度建立茶叶生产基地的理由。(要求:主题突出,理由依据材料并涉及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要有说服力;提纲结构简明扼要,逻辑清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英国出现“铁路时代”的的背景和意义。
2021-02-09更新 | 19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