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商业的发展 > 明清的商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9 题号:1073789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具有儒家理念的商人们透过大行义举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社会的关怀。他们购义田、建学校、办赈灾、置义冢、施棺木、立祠堂,在闹灾荒时平价售粮、烧毁无法偿还的债券等。商人在家庭乃至家族中非常重视对后人进行“怀爱好义”的道德说教,所以在他们中间不乏义贾。这些义贾十分关心家族内部的教育,而且对当地的官学、私学慷慨捐资赠书,甚至不惜花费巨资办学兴教。商人们把自己通过经营活动所获得的钱财慷慨捐出,回报宗族,回报社会,是受到儒家的传统价值取向的影响和社会成功动机的驱使,同时也使其经商行为在儒家价值体系中得到某种合理化的解释,人们一向认为是水火不相容的义与利在这里变成是相通的了。

——摘编自侯杰《明清时期的商人与儒家思想观念》

材料二   工业革命开始以后,伴随着工业家的大量出现,“自助”观念真正得以大行其道。18世纪中期肇始的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财富的急剧增长,那些能够抓住经济变革机遇的发明家、工厂主和商人们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然而,已经习惯了农业社会财富缓慢增长模式的人们对此很不适应,每一个“一夜暴富”的人都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如欧文就曾提到,在1792年左右,一位著名的棉纺厂主塞缪尔·奥尔德诺在不久前即连续两年每年以获利1.7万英镑而闻名遐迩,因此当时人们都认为他非常有钱,是织造业和商界的大人物。这种现象强烈冲击着人们的财富观念,并激起他们探究工业家出身和发财经历的好奇心,他们从日常观察中得出了对工业家起源的一般看法,认为早期的工业家们大多出身卑微,是靠自我奋斗成功的。

——摘编自尹建龙、陈晓律《斯迈尔斯神话:19世纪英国社会对工业家起源的认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商人大行义举的原因及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自助”观念对英国社会的影响,并就思想观念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然而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耕社会不知不觉中也在发生着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而且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北方省份所产棉花,除缴纳租税之外,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 乾隆时期,发展较快的手工业行业主要有丝织业和棉纺织业,在这两个行业的生产与流通领域,出现了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松江府“所出布匹,日以万计”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经济领域有什么新变化?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商业发展出现的新现象。
(4)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的经济主张?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农业与工商业之间关系的认识。
2018-09-11更新 | 5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雍正十二年,两广总督鄂弥达在《请开矿采铸疏》中称:“粤省铁炉,不下五六十座,煤山木山开挖亦多,佣工者不下数万人。”冶炼时多使用条木烧成的坚炭“下铁矿时,与坚炭相杂,率以机车从山上飞掷以入炉。焰、气数十里不散。”铁炉规模很大,“凡一炉场,环而居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计一铁场之费,不止万金,日得铁20余板则利赢,得8、9板则缩。”这些铁炉仅为粗加工的生铁,“诸炉之铁冶既成,皆输佛山之埠。”佛山作为珠三角矿冶加工中心,在清前期达到顶峰。

——摘编自《明清珠江三角洲的燃料供求研究》

材料二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中国、美国、德国制造业份额变化示意图



(1)你认为材料一中冶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及属性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3)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世界市场发育形成过程中,中国贸易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
2019-10-08更新 | 4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世界工商文明史上,中国无疑是最早慧的国家之一。在汉代,哲学家王符就说自己所处的时代,从事工商业者十倍于农民,商业流通之盛达到“牛马车舆,填塞道路"的程度。明清以降,“儒贾合流",“五家之堡必有肆,十家之村必有贾,三十家之城必有商",甚至连知识精英也不再耻于言商。……早在唐宋时期,就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宋代水稻和明代棉花的普及造成了人口的大爆炸,是第一个人口过亿的国家,庞大的内需市场为工商生产和流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宋代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币和第一批合股公司和职业经理人阶层,清初则出现了粮食期货贸易。此外还有非常健全的乡村自治体系,有世界上最富有、人数最为众多的商帮集团。早在10世纪的宋代,GDP总量就占到了全球的三分之一,到明清时,中国仍然保持着经济规模第一的地位,拥有最高的粮食产量,棉纺织业的生产规模是英国的6倍。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是工商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

——摘编自吴晓波《浩荡两千年》

材料二   胡雪岩有句名言:“洋人做生意,官商一体,他们的官是保护商人的,有困难,官出来挡,有麻烦,官出来料理。他们的商人见了官,有什么话可以实说。我们的情形就不同了,官不恤商艰,商人也不敢期望官会替我们出面去争斤论两。所以,中国人做生意不能没有靠山”。官、商——这种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的畸形结合在中国的确有太久的历史。官商结合的基础是关系、是权贵性的社会资本,而不是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平等契约精神。它使工商业成为一种特权性质的游戏,而不是一种依照准则的生产经营。西方以契约论为行为基础,有了繁荣强盛;中国以官商关系为行为基础,从而窒息了市场,无助于市场规则的形成。这一点也一直被后人视为中国近代市场经济难以萌生的重要障碍之一。

——摘编自《商界名家》

材料三   费正清说:“中国商人具有一种与西方企业家完全不同的想法:中国的传统不是制造一个更好的捕鼠机,而是从官方取得捕鼠的特权。”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工商业发达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的这一观点。
2020-06-13更新 | 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