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5 题号:10865737
荀子曾访问秦国,并在《荀子·强国篇》记录其见闻“都邑官府,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奸邪),古之吏也”,“观其朝廷,其朝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这表明
A.秦国完整保留了礼乐制度B.荀子否定当时秦国的制度
C.秦国具备实现统一的条件D.传统华夷观念开始变化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春秋中期以后,晋国设县的主要方式是改邑为县,一些强宗大族依仗军事实力和政治特权,在国内兼并其他宗族的土地归自己所有以后,就在这些地方设县。春秋中叶以后,晋国内部新旧贵族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结果是一大批旧贵族灭亡了宗族,失去了封邑,以六卿为代表的新兴贵族就在这些地区纷纷改邑为县。这一现象反映出(       
A.春秋时期郡县制的普遍推广B.社会转型下地方组织的调整
C.郡县制具有浓厚的宗族色彩D.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彻底改变
2023-06-14更新 | 10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礼记·表记》云:“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到了西周,“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礼作为行为规范的意识凸显。同时,《诗经·大雅·民劳》云:“敬慎威仪,以近有德”。这一转变反映出西周时期(     
A.专制王权不断强化B.人文意识得到增强
C.神权意识逐渐消亡D.宗法制度走向成熟
2024-04-24更新 | 4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据《战国策》记载,齐相孟尝君曾被废归薛邑。后来齐王又希望他“顾先王之宗庙”,暂且回国执掌政务,孟尝君则提出“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宗庙落成后,孟尝君安心了。这主要说明
A.战国时期已经“礼崩乐坏”B.宗法观念得到进一步巩固
C.宗法制度有利于安全保障D.诸侯和大夫权力相互制约
2020-07-23更新 | 10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