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亚洲觉醒”的先驱 > 孙中山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8 题号:10887606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一种对联是用于哀悼死者的,称为挽联,一般以歌颂死者或描述死者生平为内容。下列对联中属于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是
A.承先启后,改革开放擎天柱;倡导新政,民心所向复兴梦。
B.博古通今,新中国大厦奠基者;开天辟地,跨世纪巨轮领路人。
C.国病焉能再守常,接传马列不彷徨;倡兴五四新文化,共与“南陈”谱妙章。
D.两语服膺平生,孔曰大同,耶曰博爱;三杰并时鼎立,印有甘地,俄有列宁。
【知识点】 孙中山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山先生认为“中国虽四万万之众,实等于一盘散沙,民众对国事毫不关心,国家民族观念相当薄弱,只知有自己不知有国家”。他认为这种现象是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
A.中国自古以天朝上国自居,缺乏民族意识与爱国意识
B.人民“天高皇帝远”的心态,喜明哲保身而不涉政治
C.君主专制剥夺人民政治自由,人民无法辨识国家问题
D.列强对中国采取挑拨与分化,造成人民彼此隔阂疏离
2019-11-01更新 | 9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1913年5月5日《大公报》载:“检阅旬月以来各报纸,奋其如刀之笔,以叛、逆、贼、犯、诛、杀、讨、戮等凶恶名词,为家常谈助……但常笔飞墨舞,大出风头之际,忽来外人之取缔。”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材料说明当时报纸具有讽喻时政的功能
②材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局势
③“宋教仁案”不可能见于当年报纸中
④材料中的“外人”是指西方列强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018-03-02更新 | 2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孙中山曾经坦言民生主义不能等同于资本主义,二者的区别在于民生主义以养民为目的,而资本主义以赚钱为目的;为解决当时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对于资本制度只可以逐渐改良,而不是马上推翻。这一言论表明,孙中山
A.揭示了资本主义赚钱的真面目B.不再坚持单纯的资产阶级革命
C.逐步接受了马克思的思想主张D.主张改良资本主义以保障民生
2020-11-05更新 | 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