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8 题号:10906655
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政权,完成工业化,中国共产党进行了积极探索。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毛泽东在1949年宣布他的外交政策: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推出这一政策不仅有意识形态的共性,也有实际的考虑:新生的人民共和国需要依靠苏联的援助和保护,以防止像布尔什维克革命后发生在西伯利亚的那种西方列强的干预。因此,毛泽东在1949年掌权后不久,就前往苏联寻求一项友好同盟条约——这是他平生第一次出国。“莫斯科-北京轴心”正式缔结于1950214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十年大部分时间里对外政策的基石。史太林(斯大林)给予毛泽东一项军事同盟和三亿美元的贷款,并答应派遣专家帮助中国进行工业化和军事现代化。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述建国初期中国实施的外交政策及其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1952年下半年到1953年春、夏,粮食购销紧张。用什么办法解决粮食购销问题,成为困扰当时国家领导人的一个严重问题。陈云在比较了各种方案后说:“如果继续采取自由买卖的办法,我看中央人民政府就要天天做‘叫花子’,天天过‘年三十’。”他认为“只能实行第一种……其他办法都不行”,因为不这样做,“只有把外汇都用进口粮食,那么办,就没有钱买机器设备,我们就不会建设了,工业也不要搞了”。

——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你认为之后国家对粮食及农业采取了什么政策,有何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7月,美国撤销了向中国出口物品的“特种许可证”,并操纵巴黎统筹委员会将中国列入管制范围,实施与苏联、东欧国家同等的全面禁运货物清单。12月,美国又宣布,管制中国产品进入美国。美国还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全面封锁中国。

19797月,中美两国签署的《贸易关系协定》为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奠定了最基本的法律基础。自此,中美双方相互给予对方最惠国待遇。到2018年,中美货物贸易成为世界上国与国之间最大规模的双边货物贸易伙伴,中方顺差3233亿美元。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美之间的经贸合作情况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美国对中国的经常账户逆差不断扩大。2013年以后,中国大力推动新的国际机构的创设,不遗余力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2017年特朗普上台以来,对中国展开“301调查”,并对中方输美产品加征报复性关税,把近半个世纪蓬勃发展的中美经贸关系推到了空前的困难之中。

——摘编自宋泓《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和展望》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历程及其历史背景。
(2)综上,归纳影响国家之间经贸关系的主要因素。
2022-04-16更新 | 19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西方大国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因而阻塞了中国向西方国家学习和开放的途径。为了突破封锁,争取国际支持来加快经济建设,新中国采取了务实开放的态度:只要承认新中国,就可以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进行通商贸易。当时主要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

——摘编自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材料二:深圳在建特区的25年期间,用前18年的时间使GDP达到了1000亿元人民币,接着用了5年时间使GDP达到了2000亿元,然后仅仅用了2年时间就使GDP达到了5000亿元,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接近30%,“深圳速度”已经成为深圳的一张闪亮的名片。

──《解密深圳转型──从速度到效益的历史性跃进》

材料三:对外开放40年,既是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深刻变革的40年,也是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40年。在这40年里,开放成为了推动和深化改革、支撑和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开放带来了中国改革发展缺少的外部资源,拓展了中国发展的外部空间,形成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倒逼机制”。开放从中国作为一个整体对外部世界的开放逐步扩展到中国内部的相互开放,最后是世界各国之间更大的开放。

——摘编自杨雪冬《对外开放40年的成就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务实开放”的国内外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意义。
2020-10-29更新 | 8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边倒”是当时中共基于国家利益的现实考量,为处理新中国与前苏联的国家关系而提出的外交方针。这一选择并非双方意识形态同一性的必然结果,也并不主要是应对当时国际格局的对策。随着中共从革命运动的领导者成为执政者,面临的主要任务转向建立和巩固新政权,新中国在安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国家利益便生成了,在“一边倒”的选择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时这些利益的考虑。

——摘编自关锦伟《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政策研究综述》

材料二   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把和平共处的思想具体化为五项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政府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提出来的。

——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到维护世界的多样性》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这一政策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在这一原则指引下,新中国进行了哪些外交实践?
2019-01-04更新 | 10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