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政治类热点 > 对外交往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11 题号:10951324
鸦片战争前的清政府由理藩院代管外交;鸦片战争后,被迫设立“五口通商大臣”,办理对外事宜;1861年设立的总理衙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对上述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列强侵略导致清政府外交政策变化B.中国由传统理藩外交转向近代外交
C.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D.加强了清政府与外国的联系
【知识点】 对外交往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最初清政府向外派遣使臣时,常在正使下设一副使,该做法既不符合国际惯例,也不利于外交工作的开展,如首任公使郭嵩涛与其副使刘锡鸿纷争不止。该事件之后,清政府了解到国际惯例,不再设副使。这说明了
A.清廷对外交往发生制度性变化B.清廷逐步接受了近代外交原则
C.清廷摒弃了“天朝上国”观念D.中国传统的朝贡外交体制终结
2021-12-17更新 | 13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下表显示了不同时期晚清政府外交应对挑战时的举措。无法据此得出的结论是(     
A.具有被动性与保守性B.中国外交趋向近代化
C.忽视国家利益的维护D.中国社会转型的艰难
2023-06-14更新 | 3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19世纪七八十年代,清朝官员曾纪泽指出,西方人签订的条约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长守不渝的,一种是可以随时修改的,“通商”条约就属于可随时修改的。因此,他依据国际公法,多次和列强商谈修改中外条约,试图收回中国利权。据此可知,此时清朝官僚
A.对近代国际关系认识有所提高B.运用国际公法有力捍卫主权
C.对帝国主义有不切实际的幻想D.放弃了天朝上国的传统外交
2021-10-10更新 | 18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