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 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4 题号:1102358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英语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英语开始逐渐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此后,英语逐渐代替此前的拉丁文,德语和法语,1509年,亨利八世即位,宣布英语成为英国的官方语言。……到18世纪,英语已扩展至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整理自李晓宾《英语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等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语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地位及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汉语不断的引入新型词汇,词语更新较快,满足于社会的交流与发展需要。(也)出现了大量带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词汇,使汉语言更加形象生动,便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一个原有词汇,通过引申、借喻、反照等修辞手段来表达新的意思,使词汇的词义做出了扩大或缩小词义等调整。现代汉语在变化过程中,吸收了他国语言特色,融合在自己国家语言之中,比如英语的运用,一些群众即使在表达中文意思时,也学会了添加一些英语缩写词汇,使用简便的表达方法,便于人与人之间的快速交流。

——摘编自王维达《现代汉语的发展与传承》等


(2)据材料概括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汉语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为拓展国际认同空间所采取的重大措施。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理查德·哈克卢伊特(1552—1616)认为,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帝国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大量的移民进入殖民地,不仅可以扩大福音的荣耀,使美洲的土著人得以教化,还可使殖民地本身成为英国商品的巨大市场,而新市场将大大刺激英国国内工业的发展,英国的雇佣机会也将增多。向运往殖民地的或来自殖民地的一切商品征税又可增加皇室的财政收入,并且殖民地还可作为袭击西班牙帝国的重要基地。

——摘编自黄光耀《谋求帝国——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英国主流社会思潮评述》

材料二   西欧资产阶级通过新航路对海外进行贪婪的殖民掠夺,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而世界市场也开始逐步形成。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革命如狂风骤雨般横扫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可以说,殖民扩张活动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助跑点。

——摘编自胡海梅《欧洲近代殖民扩张活动的双重历史作用分析》


(1)据材料一,归纳理查德·哈克卢伊特提出的建立北美殖民地的理由。(5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英国为例,分别说明殖民扩张活动对其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影响。(6分)
2020-04-23更新 | 8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1517年葡萄牙使臣托梅皮雷斯抵达广州以后,欧美与中国的直接贸易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到了可观的规模,以白银为计量单位的中国丝织品价格在美洲是西班牙同类产品的1/3,在欧洲是荷兰同类产品的1/2。千百年间发展起来的中国工艺技术精良,绸缎、棉布、麻织品、锡铅制品、火药等风靡欧美。资源丰富、人丁兴旺的中国江南,更多土地被广泛种植桑麻漆棉,西班牙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都不得不用硬通货购买中国商品,巨额的贸易顺差使美洲白银总产量的1/3-1/2流入中国。明朝嘉靖年间,官铸铜钱1000文相当于白银一两,中国逐渐形成白银为本、铜币为辅的银本位制度。1934年美国政府实施《购银法案》,提高银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民政府被迫于1935年废除银本位。

——摘编自黄达《金融学》

材料二16、17世纪,从利物浦等海港出发的奴隶商船、海盗船活跃于非洲与美洲大陆,一本万利的“海上贸易”使英国的毛呢、布匹、高档酒价格急剧上升,拥有十多万只羊、酒窖千所、纺机百部的大农场、大工场遍布英国。同一时期,中国金银比价约为1:7,欧洲约为1:15.5,英国商人纷纷将美洲白银输入中国套换黄金获利。1717年,金银贬值,物价飞涨,英国皇家铸币局局长牛顿规定,将黄金价格确定为每盎司等于3英镑17先令10.5便士,从此英镑按黄金固定了价格,牛顿创制了金本位的最早雏形。1821年,英国立法正式确立了金本位制,规定每英镑含7.32238克纯金,英镑与其他国家纸币或铸币按各自含金量自由兑换,世界贸易在19世纪中后期进入了“英镑世纪”,在经历了一战、30年代大危机和二战后,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摘编自彼得•马丁《资本战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银本位制度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金本位制度形成的原因。

2017-11-25更新 | 3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晋游日记》中记载“汾平两郡(汾州府和平阳府),多以贸易为生。利之十倍者,无如放官债,富人携资入都,开设账局。”咸丰三年(1853年)王侍郎奏:“闻账局自来借贷,多以一年为期。五六月间,各路货物到京,借者尤多。每逢到期,将本利全数措齐,送到局中,谓之本利见面。账局看后将利收起,令借者更换一券,仍将本银持归,每年如此。”

——摘编自黄鉴晖《山西票号史》

材料二   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于1606年经市议会批准,1609年正式开始营业。这家银行接受存款、转账、开发汇票的业务,它还有权兑换货币、买进金银和外国铸币、铸造法定货币等。当时规定所有价值在600弗罗林以上的票据只有通过银行才能办理,所以几乎每个商人都在银行开立账户。但是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不向客户提供任何个人贷款,也不允许私人账户透支。存入该汇兑银行的存款由阿姆斯特丹公司担保,一直到1683年,该银行都为票据交换提供免费服务。尽管类似的银行迅速在汉堡、米德尔堡、纽伦堡等城市建立(据估计,到1697年欧洲已有25家公共银行),但是没有一家银行具有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这样的信用和实力。1721年,该行共有2918个账户,价值共达28886000弗罗林。阿姆斯特丹的汇票是万能的通行券,几乎在世界各地都能承兑。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新式银行机构是由外国人设立的。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在香港和广州同时开设了分行,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外国银行。此后外国银行逐渐增多,并多集中在上海。18795月,清政府在上海成立中国通商银行,这是一家仿效西方银行成立的有限股份制银行,也是中国银行业第一家以“银行”命名的银行。从此,结束了我国银行业只有牌号(如票号“日昇昌”、钱庄“福康”等)而没有“银行”字样的历史。以金融业为例,晚清改革后期,帝国沿海城市的金融业已经建立起了严格的信审、银监机构以及相关流程。到1936年,中国金融机构相对完善,出现了除银行外,还有信托公司、储蓄会、保险公司、钱庄银号、典当等多种类型的金融机构,且资产总额创历史新高,达到了82.06亿元。

——摘编自邵娜、李婧《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账局和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的不同之处。
(2)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发展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国近代金融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2021-03-03更新 | 19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