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宋明理学 > 宋明理学的影响、评价
题型:论述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4 题号:1134259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朱熹认为“国朝文明之盛,前世莫及”。史尧弼在《策问》中认为:“惟吾宋二百余年,文物之盛跨绝百代。”陆游在《吕居仁集序》中也认为:“宋兴,诸儒相望,有出汉唐之上者。”这不是宋人自吹自擂,后人也几乎持同一看法。今人陈寅恪先生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中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两宋之世。”

——摘编自曾枣庄《文化盛世的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科技、文学艺术和思想文化为例评析材料中的观点。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商鞅作为战国时期的改革家,主张实行严刑峻法,促使秦国富强。在宋代,商鞅受到士人的不断议论。北宋思想家张耒认为从短期来看,商鞅变法促使秦国兵强民壮:但从长期来看,却导致下情难以上达,遂招致“民心日离而君孤立于上”。苏轼在《商君功罪》中指责商鞅论功行赏的措施使百姓皆追逐军功及牌禄,使秦人只“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除此之外,苏轼认为商鞅变法阻碍了思想文化的发展,以严刑峻法代替了周公、孔子的平易近民与忠恕之道。宋代君王认为儒家思想利于士大夫道德意识的培养,提倡以儒治国,也反对商鞅的“重刑轻赏”的法治观念。

——摘编自李香玉《变法视野下宋代商鞅评价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士人对商鞅变法的看法,并分析商鞅变法在宋代受到议论的原因。
2022-11-15更新 | 80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儒学发展概况简表

时间思想内容地位
春秋战国仁、礼、为政以德,仁政、民贵君轻遭到冷遇
秦朝受到压制
西汉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独尊
魏晋危机
宋明理、天理复兴、官方哲学
明清“反对盲从孔子”、“天下为主,君为客”、经世致用、“天地之化日新”受到批判


围绕表中儒学发展的历史信息,自行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说明: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18-02-01更新 | 207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社会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性是惊人的,但它与变革性却并不对立。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历史中较早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考古资料证明,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本土文化源于远古时代。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又不是毫无关联的,它对许多外来文化又有着很强的吸纳和融会贯通性。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19-07-12更新 | 4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