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51 题号:11484023
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建设中都遇到过一些困难,应如何调整方向,应对挑战,各国领导人见仁见智,尽显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10月开始的严重经济危机使美国国民经济面临彻底崩溃的边缘。当时美国处在历史抉择的十字路口,可供选择的道路只要三条: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非民主手段的法西斯专政或对原有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策进行某些改革。在罗斯福及其阁员和智囊团的策划下,从1933年3月9日到6月16日先后通过了七十多个新政立法,史称“百日新政”。不少史学家对新政的评价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倾向。某些论著认为新政是:“社会主义的口号”,实行的是“社会主义经济”,“新政是独特的和平革命”。另一些论著认为新政是“危险的法西斯式的计划”。我认为评价一项政策归根结底主要看它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的作用如何,而不应该只是强调它所代表的阶级利益。

——黄安年《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质》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上普遍存在焦灼情绪。……《人民日报》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有的文章说“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如果任其自由发展,还会冲击社会主义经济。”……在这个历史关口,邓小平反复强调,要沉着应付国际格局,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号召加快经济改革,加快发展。

——萧冬连《中国改革是如何越过市场化临界点的》


(1)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运用黄安年的方法驳斥评价中的“两种不同的倾向”。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焦灼情绪”产生的国际国内因素。指出邓小平是如何“号召加快经济改革”的。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两国领导人在面对困难,应对挑战中的共同智慧?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问题:
(1)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近现代经济与市场关系的认识?
2016-11-21更新 | 16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要借鉴一切有价值的思想资源。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特别是先秦时期,有关分工、交易、市场价格决定、市场资源配置、市场竞争与利益关系协调等方面的经济思想,就已有较为丰富的表述。《管子》中蕴含着丰富的市场经济思想,如“市者,货之准也。……可以知治乱,可以知多寡,而不能为多寡,为之有道”,又言“市者天地之财具也,而万人之所和而利也”。

——摘编自赵晓雷《从古代经济思想中探寻市场经济要义》

材料二   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存在着传统的计划经济意识根深蒂固的问题,也存在着一些人完全照搬照抄西方经济理论,用西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市场经济理论来指导崭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问题。一定的理论总是适用于一定的对象和范围,“乱点鸳鸯”是要造成严重后果的。中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的社会公共道德,这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个人利益至上的社会道德是根本不同的。

——摘编自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思考》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分析《管子》中蕴含的市场经济思想,并概括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在借鉴西方经济理论必须坚持的原则。
2021-12-01更新 | 4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普遍认为,全球范围内出现过四次大规模的制造业迁移。第一次在20世纪初,英国将部分“过剩产能”向美国转移;第三次在20世纪60至70年代,日本、德国向亚洲“四小龙”和部分拉美国家转移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第四次在20世纪80年代初,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技术高消耗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于是,30多年来中国逐渐成为第四次世界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地和受益者。

——周亮《全球制造业大转移:看各国之间的差距在哪里》

材料二   到20世纪20年代,英国与美国在制造业领域的差距已十分巨大。当时有官方数据显示,美国的研发支出在国民产值中所占比例高达2.5%,而同期的英国只有2%;美国工程师在总就业人口中所占比例已高达13%,大幅领先英国的5%。1929年,英国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是铁路船运、烟酒、纺织,而美国排名前三的优势产业是农业设备与工程机械、车辆与航空器、钢铁和有色金属。英国这样一个志在全球角逐的工业大国,竟然沉沦到依靠烟酒生存。

——周亮《全球制造业大转移:看各国之间的差距在哪里》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制造业国家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四次转移对中国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2020-07-10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