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 勃列日涅夫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5 题号:11526719
面对发展困境,苏联领导人曾作出了诸多改革努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赫鲁晓夫顶住了压力,勇敢地站出来揭露斯大林,破除个人迷信,成为苏联第一个改革者,在苏联历史上留下了不能抹煞的深深印痕。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对改革持积极态度,力图通过改革扭转经济下滑趋势。但从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开始,保守、僵化与停止改革的趋势日益明显。

——摘编自陆南泉《对苏联改革历史的回顾与再思考》

材料二   戈尔巴乔夫改革比中国改革起步晚,当时中国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戈尔巴乔夫并没有吸取中国的经验,仍受制于传统社会主义理念,其出发点是反对私有制,反对市场经济,仍在完善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1987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仍视市场为资本主义的,并没有超出当年改革的范畴,用国家订货代替国家计划,实质未变。

——摘编自左凤荣《对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主要原因的思考》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影响,分析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最终陷入困境的共同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严重缺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中苏改革呈现不同局面的主要因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初期,美国…从经济方面说,它虽然只占有全世界6%的人口和土地面积,却占有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量的2/3,外贸出口额的1/3,黄金储备的3/4

——刘绪贻等《战后美国史》

材料二 美国与西欧、日本经济对比表

1979资本主义世界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
工业总产值(%)10037.89.4510.16.5
出口贸易(%)10015.26.912.26.4
黄金外汇储备(%)10015.55.214.65.3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美国建立其主导的的世界经济体系的有利条件和重大举措。
(2)根据材料分析说明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格局呈现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政治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①②两个时间段中苏联经济出现问题的原因。
2021-12-20更新 | 4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

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

材料三   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


对应时期的苏联领导人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
上台:1953年上台:1964年
下台:1964年下台:1982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进行了哪些探索。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斯大林社会主义体制的特点。
(3)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根据材料三,分析这些改革对苏联经济的作用如何?
(4)根据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经济状况如何?这种状况对此后苏联的经济改革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019-07-21更新 | 4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赫鲁晓夫担任苏共总书记后,决定东部大开发,以党的名义号召全国青年向荒地进军,一哄而上,掀起了苏联历史上有名的“开垦处女地运动”。由于选择优先发展农业,不符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环境,结果不仅粮食产量上不去,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苏共承认这个时期农业政策有错误,开垦运动得以停止。

材料二


材料三 下表为1981-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

年份1981-19851986-19891990
社会总产值3. 31.8-2
国民收入3. 21.0-4
劳动生产率3. 1-2

(1)根据材料一,概括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
(2)材料二中图表反映的是哪一位苏联领导人执政时期的什么历史信息?
(3)材料三中,1990年苏联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综合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出哪些启示?
2020-04-14更新 | 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