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宋明理学 > 宋明理学的影响、评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96 题号:11527746
中国古代的书院和欧洲中世纪后期大学是两种颇具特色的教育制度,它们对近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的书院和欧洲中世纪后期大学课程设置比较

中国古代的书院欧洲中世纪后期大学
课程内容四书、五经理学大师的著作、讲义、语录、注疏等史学著作诗词百家之学的实用技术神学、法学、医学文法、文学、历史学修辞学、辩证法算学、几何学、地理学、天文学音乐

——据陈元降《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和刘明输《欧洲文艺复兴史教育卷》整理


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书院课程与欧洲中世纪后期大学课程的不同特点,并分别说明两者出现不同特点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儒家学说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两千多年历史中,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吸收其他思想,以适应时代需要。
臣谨案《春秋》之文,求王道之端,得之于正。正次王,王次春。春者,天之所为也;正者,王之所为也。其意曰,上承天之所为,而下以正其所为,正王道之端云尔。然则王者欲有所为,宜求其端于天。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终阳以成岁为名,此天意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
——《汉书董仲舒传》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卷七
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
——南宋孝宗《佛祖统纪》卷48
(1)汉代儒学已不同于先秦儒学。依据材料,说明董仲舒发展儒学的表现;并分析董仲舒的观点仍然属于儒家学说的原因。
(2)宋代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依据材料,说明宋代儒学发展的特点。康有为将《孔子改制考》进呈御览,并说明“臣今所作编撰,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之。”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康有为编撰《孔子改制考》的目的。
2015-09-15更新 | 31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年间的汴京,凡是闹市区和居民集中地方,茶坊鳞次栉比,不仅有专供仕女夜游吃茶的茶坊,还有商贩劳动人民拂晓前进行交易的早市茶坊这种茶坊实际上是一种边喝茶边做买卖的场所汴京更多的茶馆则是从早开到盹直到夜市结束才关门的全天候茶坊宋朝茶事最显著的特色还有斗茶的流行,有人认为斗茶是中国古代茶艺的最高表现方式,上至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下到平民百姓莫不热衷于斗茶

——摘编自刘清荣《宋代茶馆述论》等

材料二   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制造茶叶但一直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和寂”被称之为日本“茶道四规”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通过饮茶做到和睦相处互相,以调节人际关系;清寂是指环境气氛,要以幽雅清静的环境和古朴的陈设,造成一种空灵静寂的意境,给人以熏陶

——摘编自《中国文化系列合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宋代茶文化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茶文化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茶文化交流的积极意义。
2020-05-28更新 | 12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墨子》《论语》与《韩非子》道德与功利等内容比较

《墨子》《论语》《韩非子》
信鬼神信亦不信不信鬼神
兼相爱,交相利仁爱;由己及人无爱;利己
信奉天意信奉天意不信天,信暴力
反对奢靡礼:享受与节制张扬私欲
崇奉圣人崇奉圣人反对崇圣
尚贤能举贤才不尚贤,以术御臣
崇尚教化教罚并用崇尚法治

材料二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墨家、法家的主张相比,儒家思想为什么会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宋明士大夫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依据材料二说明宋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
(3)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整套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论思想体系,并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你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0-11-20更新 | 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