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91 题号:1155109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初,战乱、灾荒和繁赋重役是促使明代流民问题日益严重的重要诱因。明代的自然灾害十分频繁,百姓背井离乡,严重地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经济发展迟缓、国力下降。更有甚者,流民积聚为乱,愈演愈烈,成为威胁国家统治的重要力量,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朝统治者"诏天下府、州、县编赋役黄册",推行户籍黄册制度。由各户真实详细填写人丁和田产状况,经里、县、府、布政司,自下而上层层造册,最后报送户部。因为册子以黄纸作为封面,所以被称为"黄册"。明朝统治者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户籍的管控,还在刑律中明确规定∶"若官吏里甲通同人户隐瞒作弊,及将原报在官田地,不行明白推行过割,一概影射减除余粮者,一体处死。隐瞒人户,家长处死,人口迁发化外。"凭借刑罚巨大的威慑力,户籍黄册制度得以有效地推行。

——节选自《明代户籍法律制度与社会流动》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明朝初期推行的户籍黄册制度做出合理解释。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时期,不仅区分了各种不同的户籍,还确定了户口的什伍编制方式,制定了户主中报和审查核实的登记程序,登记内容有户主的姓名、身份、籍贯和年龄,也有户内成员的姓名、年龄和健康状况,祖宗三代出身情况及家内人员与财产类别等项内容,有时还有身高记录,所有这些内容,都是为了对民户加强控制和便于征发兵役、徭授及课取赋税服务。对虚报户口的成未经官府批准而擅自更籍的,严加惩罚,还作出了不许擅自迁徙、迁徙时必须审核、必须办理更籍手续等规定,并把户籍法律制度以成文法典布之于众,户籍制度至此正式形成,后世王朝大多承囊了秦朝的户籍制度并不断完善。

—摘编自张琳《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及其政治逻辑分析》


(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户籍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户籍制度形成的意义。

材料二 1951年,公安部颁布了旨在“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安全”的《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在城市进行人口登记。1953年,为配合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并为国营企业招工提供依据,《全国人口登记办法》出台。19581月,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了户口登记、注销、迁移、收养、蜡烟、年龄、连法责任等具体细则,标志着新中国户籍制度的形成。

——摘编自吴学凡《新中国户籍制度70年安迁及其经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户籍制度建立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户籍制度在社会治理中的意义。
2022-03-09更新 | 22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唐入宋,……经过五代的厮杀,门阀世族土崩瓦解,消失于历史烟尘之中。从前的贱民,不管是部曲,还是奴婢,获得良民的身份,纳入国家的编户齐民。宋朝的户籍制度也不再将国民区分为“良民”与“贱民”,而是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居民户口。又根据居民有无田产,划分“主户”与“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宋朝的税制,以财产税为主,上等户纳税多,下等户纳税少,客户由于没有田产,则不用缴税。户籍对于老百姓的人身束缚,也正在减弱中。

材料二   朱元璋重建了一个以小农为本的宁静秩序。体现在户籍制度上,明政府将全国户口按照职业分工,划为民户、军户、匠户等籍,民户务农,并向国家纳农业税、服徭役。户籍登记完全照抄元朝的“诸色户记”,各色户籍世袭职业,不容更改。建立在户籍制度上的社会控制也进一步加强,明政府规定农民的活动范围限于户籍所在地的一里(县以下的一级行政区)之间;商人外出经商,也必须领取官府颁发的“路引”,否则按游民处置,“重则杀身,轻则黥窜化外”。

——摘编吴钩《户口册上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宋朝户籍制度的内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与宋朝相比,明朝户籍制度有哪些新特点及其成因。
2021-11-11更新 | 13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户籍制度的雏形开始出现。真正的户籍制度到秦代编制户册才开始创立,通过清查登记人口并实行管制,限制人口流动,防止人口流失,保证兵役和赋税征收。到了唐朝出现了最早的城乡户籍区分,城市人口称为坊郭户,农村人口则是乡村户,但唐代户籍实行编户与非编户的良贱制度,并没有为坊郭户单独设立户籍。随着城市人口的激增,宋代正式将坊郭户纳入了法律体系之中,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宋代的坊郭户包括官吏、大商人、地主、大手工业者、小商贩、小手工业者、人力和女使之类,大致依据财产来区分,上下共有十个等级,而乡村户则根据土地多寡分为五等。明政府将全国户口按照职业分工,划为民户、军户、匠户等籍,赋役黄册编定以后,户籍不得随意改动。清代时,朝廷宣布“摊丁入亩”,户口不再作为征税的依据,但户籍制度一直保留。

——摘编自吴钩《户口册上的中国》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创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至清代中国户籍制度出现的新变化。
2022-04-22更新 | 2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