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 新中国的成立及其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21 题号:115836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41905年期间,孙中山渐渐走上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道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高举民族革命、民族建国的大旗,矛头直指以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满洲统治者,“排满”是其最主要的革命口号。孙中山认为当时的满洲政府不是中国政府,满洲人也不是中国人,说“当满洲人之未入支那,不过黑龙江畔之野蛮游牧”,中国民族运动的任务就是要“将满洲鞑子从我们的国土上驱逐出去”。

——摘自林齐模《从汉族国家到中华民族国家》

材料二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其目的在使中华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辛亥以前,满洲以一民族宰制于上,而列强之帝国主义,复从而包围之。故当时民族主义运动,其作用在脱离满洲之宰制政策,与列强之瓜分政策。辛亥以后,满洲之宰制政策,已为国民运动所摧毁;而列强之帝国主义则包围如故……今后国民党为求民族主义之贯彻,当得国内诸民族之谅解,时时晓示其在中国国民革命运动中之共同利益。今国民党在宣传主义之时,正欲积集其势力,自当随国内革命势力之伸张,而渐与诸民族为有组织的联络,及讲求种种具体的解决民族问题之方法矣。国民党敢郑重宣言,承认中国以内各民族之自决权,于反对帝国主义及军阀之革命获得胜利以后,要组织自由统一的中华民国。

——摘自《国民党一大宣言》(1924年)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五大民族自治区的先后成立,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全面实施。这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相结合,既有利于少数民族当家做主,又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的制度。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对少数民族的态度,并予以评析。
(2)材料二中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上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积极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族观与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息息相关,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材料一   美国建国初期,为了整合社会、巩固新生政权,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白人文化成为民族同质化的建构基础。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西进运动步伐的加快,东南亚百万移民冲击了美国的白人文化,美国的熔炉(民族同化)政策应运而生。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维护移民的权利也成为美国吸引和稳定外来移民、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政策,主张不同价值观的共存、把少数族裔的生活方式看成是合法的多元文化主义也由此产生。现今美国的印第安人虽有保留地制度,但其自治权仍得不到有效保障,贫困率也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美国主流社会对印第安文化的压制和同化思想根深蒂固,少数族裔在经济上不能同工同酬,政治上待遇不平等,在工作、移民、教育及居住等方面的歧视比比皆是。虽然美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族群归类”和“种族识别”,但是宪法不承认民族的群体权利,仍是以公民权代之。

——摘编自雷振扬,裴圣愚《如何看待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国情,逐渐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新中国建立后,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还处于奴隶社会甚至原始社会时期,党的民族政策迅速改善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形势和群众的生活。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1978年中组部专门发文要求尽快配备少数民族干部担任民族自治机关一把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并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摘编自左岫仙《新中国民族政策优势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以民族平等为视角》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美两国民族政策的差异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民族政策制度的优越性。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西方民族政策的历史启示
2023-02-11更新 | 8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我国自古以来非常重视民族关系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材料一   羁縻制度既是唐王朝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一项重大政策,又是在边疆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行政制度。依据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特点,“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是我国中原王朝统治周边少数民族的传统政策。唐朝立国之初就在西南、东北诸沿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羁縻府州,但是,大规模地普遍设立羁縻府州则是在贞观四年(630)平定东突厥以后,到开元年间设置黑水都督府于黑水鞣竭部为止,百余年间,唐王朝先后在东北、北方、西方、西南、南方设置了八百五十六个羁縻府州。

——摘编自林超民《羁縻府州与唐代民族关系》

材料二   盖以言民族,有史以来,其始以一民族成一国家,其继乃与他民族揉合搏聚以成一大民族。民族之种类愈多,国家之版图亦随以愈广……至今清廷虽覆,而我竟陷于列强殖民地之地位矣。故吾党所持之民族主义,消极的为除去民族间之不平等,积极的为团结国内各民族,完成一大中华民族。欧战以还,民族自决之义,日愈昌明,吾人当仍本此精神,内以促全国民族之进化,外以谋世界民族之平等。

——1923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宣言》

材料三   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952年,中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尔后,建立了省级自治区5个,地区级自治州30个,县级自治县122个。

——杨秀珍《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羁縻府州设置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国民党民族政策形成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2019-03-16更新 | 13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源远流长的大一统筹边思想,是统治者制定边疆政策和民族政策的理论基础。

材料一   在“天下如一”的“天下主义”观念下,唐代处理与周边部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既继承了前代的册封体制,又新创了管理体制,朝廷所授予的“都督”、“刺史”称号与其首领地位一样世袭不改。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材料二   清朝突出强调“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使“因俗而治”方针在清代特别在清代前期取得了较好的统治效果。……康熙帝就曾特派多名汉藏工匠参加布达拉宫的扩建。……不过,清朝统治者对“因俗而治”的方针,并不是对传统的简单继承,而是根据大一统国家总体安全目的出发有所改变和发展。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大力推行“改土归流”即是明显例证。

——摘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三   抗战开始前后国内外形势日益严峻为了凝聚整个中华民族的力量共同抵抗侵略,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开始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初步探索。……19464月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关于民族问题承上启下的重要文献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成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以立法形式将“民族区域自治"确定下来,这是中国民族法制史上的创举。

——摘自张殿军《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演进》


(1)根据材料一,列举唐太宗管辖民族地区的举措。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唐朝出现“一半胡风似汉家”和“唐朝皇室‘胡人’血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秦朝和清朝对西南地区的管理措施及影响。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朝治理边疆“因俗而治”的具体原则。
(3)阅读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试从机构设置的角度,分析总结从秦朝、到元朝、到清朝,到建国前中国共产党人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实践。②试以布达拉宫为例,简述其在唐朝与清朝的修建历史。简要说明其所建筑形式呈现藏汉合璧的具体表现。
2021-04-06更新 | 1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