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维新变法思想 > 早期维新思想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06 题号:11676519
近代中国民主思潮的发展,彰显了“思想”的价值与力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人才将民主与科学作为近代新文化的核心观念或基本价值加以追求和崇尚。在此之前,人们主要是把民主与科学作为一种实现国家富强的工具或手段追求的。为此,人们在接受或宣传、介绍西方的民主理论和学说时,往往有所选择,这就影响了对西方民主思想的完整理解和系统接纳。如个性解放和个人自由,有人说它们是民主政治的基石,但在“五四”之前,却没有得到国人应有的重视,除严复、梁启超等个别人外,几乎没有其他思想家宣传、介绍过。

--摘编自王奇生《新文化运动是如何“运动”起来的》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近代前期民主思潮演进的相关史实,就“思想的价值与力量”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1】习总书记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思想的诞生离不开时代,理论的建立离不开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物简介
郑观应
(1842—1922)
早年学习英语,任职洋行买办,并经营企业。19 世纪 70 年代以来,积极宣扬中体西用的主张并投身洋务运动,曾任上海织布局、轮船招商局总办。1884 年中法战争爆发后,开始宣扬西方议会制度,力主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并提出要同列强“商战”的理论。有完整维新体系的《盛世危言》是其代表作。
梁启超
(1873—1929)
1895 年,与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运动,此后领导强学会,创办《时务报》,主讲长沙时务学堂,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赞成共和,曾入袁世凯政府任司法总长;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强烈抨击。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李大钊
(1889—1927)
1916年从日本留学回国,是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鲜明地批判旧礼教与旧道德。十月革命后,接受马克思主义,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十月革命,也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1920年,和陈独秀酝酿组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建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任选两则材料来论证“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要求:自拟题目,主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3-24更新 | 144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2】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外形势的变化,有识之土纷纷就“立国”“富强”提出各自的经济主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67~1870年,游历英国的早期改良派代表人物王韬主张以商为“国本”。他说:“迁拘之士动谓朝廷宜闭言利之门,而不尚理财之说。中国自古以来重农而轻商,贵谷而贱金,农为本富而商为末富。如行泰西之法,是舍本而务末也。…盖富强即治之本也。”“泰西诸国以通商为国本,商之所至,兵亦至焉。

担任过洋行买办、长期从事洋务企业经营管理的郑观应指出:“中国以农立国,西洋以商立国。…今也不然,各国并兼,各图利己,借商以强国,借兵以卫商…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安得谓商务为末务哉!”“状元实业家”张謇认为:“立国之本不在商也,在乎工与农,而农为尤要。盖农不生则工无所作,工不作则商无所鬻。相因之势,事所固然。”

——摘编自张霞《民国时期“三农”思想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晩清社会经济思想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0-12-27更新 | 204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梁启超在1902年写了《新中国未来记》,这是一部政治幻想小说。他描述了未来六十年以后中国的景象

“其时正值万国太平会议……各国全权大臣在南京,已经将太平条约画押……恰好遇着我国举行祝典,诸友邦皆特派兵舰来庆贺,英国皇帝、皇后,日本皇帝、皇后,俄国大统领及夫人……皆亲临致祝。其馀列强,皆有头等钦差代一国表贺意,都齐集南京,好不匆忙,好不热闹。”

“那时我国民决议在上海地方开设大博览会……竟把偌大一个上海,连江北,连吴淞口,连崇明县,都变作博览会场。”

“原来自我国维新以后,各种学术进步甚速,欧美各国皆纷纷派学生来游学,据旧年统计表,全国学校共有外国学生三万余名。”

“我们今日得拥这般的国势,享这般的光荣,有三件事是必要致谢的。第一件是外国侵凌压迫已甚,唤起人民的爱国心。第二件是民间志士为国忘身,百折不回,卒成大业。第三件是前皇英明,能审时势,排群议,让权与民。”

——据许子东《重读<新中国未来记>: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幕礼》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未来记》作者的理想与观念进行评述。
2022-06-01更新 | 3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