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6 题号:11706794
儒家思想由孔子创立,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它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形态,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三     “格物就是就一物上穷尽一物之理,致知便只是穷得物理尽后我之知识亦无不尽处,若推此知识而致之也。此其文义只是如此,才认得定,便请依此用功,但能格物则知自至,不是别一事也。

——《答黄子耕四》《朱文公文集》卷五十一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孔子的思想和政治主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简述汉武帝利用董仲舒新儒学加强思想专制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程朱理学的主张,指出理学思想来源和实质。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董仲舒新儒学深刻影响着古代中国的政治与文化走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道有阴阳,人间有德刑。天以阳气为主,以生养为德;人亦应以德政为主,以生成为意……今废先王德教之官,而独任执法之吏治民,毋乃任刑之意与!孔子曰:“不教而诛谓之虐。”“虐政用于下,而欲德教之被四海,故难成也。”

古之王者……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义),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一天子。

——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材料三 汉初是“黄老”“申韩”之学并行的……原来一个人治天下,无论怎样凭恃武力,总不能全不讲教化。而讲教化,只有儒家之学最长。而且汉武帝,是个喜欢铺张场面的人,而巡守封禅……典礼,也只有儒家知道。

——吕思勉《中国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董仲舒认为施政的重点应该是什么?他认为古代天子治天下的手段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核心思想。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何特色?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新儒学被统治者采用的理由。
2019-01-21更新 | 10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春秋繁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材料二   关于“灾异之变”事件

《史记·儒林列传》这样写道:“中废为中大夫,居合,著《灾异之记》。是时辽东高庙灾,主父偃疾之,取其书奏之天子。天子召诸生示其书,有刺讥。董仲舒弟子吕步舒不知其师书,以为下愚。于是下董仲舒吏,当死,诏救之。于是董仲舒竟不敢复言灾异。”

——摘自西汉司马迁《史记》

《汉书·董仲舒传》中则这样写道:“先是,辽东高庙殿灾,仲舒居家推说其意,草稿未上,主父偃侯仲舒,私见,嫉之,窃其书而奏焉。上召视诸儒,仲舒弟子吕步舒不知其师书,以为大愚。于是下仲舒吏,当死,诏赦之。仲舒遂不敢复言灾异。”

——摘自东汉班固《汉书》


(2)从材料二中,找出司马迁与班固对同一人物(董仲舒)同一事件(“灾异之说”)的描述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的描述?
2020-01-20更新 | 13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愈义讲.孔子所谓口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佛、克己、好学、知勇、仁怒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黄宗羲认为……自秦以后,君反客为主,“视天下人民为人君续中之私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其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己矣。”君臣关系应该以“天下万民为事”.“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封建法制是“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都出于君主一人一姓的“利欲之私”,“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故!”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心目中仁人君子的理想人格。
(2)据材料二,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在改造儒家思想方面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重要意义。
2016-11-27更新 | 3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