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宋明理学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 北宋五子、朱熹的思想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 题号:8702204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这一思想体系不断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材料二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气之阴与阳不断地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家所制定为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材料三 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帝王选中儒家,经历上千年的时间,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

——任继愈《儒家与儒教》


(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
(2)材料二中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夫之反对理学的依据是什么。请以与其同时代的一位思想家的观点为材料二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证明。
(3)根据材料三,列举史实说明从儒家思想到“儒教”的两次改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孔子与儒学
(1)请将下列儒家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与其著名语录一一对应(填写字母)。
孔子          A.明天理,灭人欲
孟子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荀子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董仲舒          D.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朱熹          E.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2)2015年11月,考古人员在西汉海昏侯墓的主椁室发现了一组漆器“孔子屏风”,上面写有《论语》,记录了孔子的生平,并绘有孔子形象。经过专家辨认,在孔子生平描述中关于孔子的身高是“七尺九”,汉代一尺合今23.1厘米,专家据此推算,孔子身高当为1.82米。而据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身高“九尺六”,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约合今2.2米(和姚明个子差不多),其他史书的记载也大多雷同。


问题:你认为根据上述考古文物和史书记载,能否确认孔子身高?请说明理由。

        海昏侯汉墓出土的“孔子屏风”                                   海昏侯汉墓出土的竹简

(3)汉代盛行厚葬,视死若生。西汉海昏侯(刘贺,是汉武帝的孙子)的墓葬中除了“孔子屏风”(这是迄今为止所有载体上发现的最早孔子像)外,还出土了五千多枚写有儒家经典的竹简


你认为这应该与什么有关(请以史实具体说明)?

(4)韩国首尔大学名誉教授赵东一最近在其出版的《东亚文明论》一书中提出汉字属于东亚文明的共同财产,并强调东亚的几个国家同属汉字文化圈。赵东一在书中对东亚文明的儒、道、佛进行了说明。他在第一章就提出一个容易引发争议的问题“孔子是哪国人?”他解释说,孔子原来是鲁国人,500年后成为中国人,又过了500年成了东亚人,现在是要让孔子成为世界人的时候了……

——摘自2010年7月13日《环球时报》第3版


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是如何成为东亚人的?

2019-08-24更新 | 6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的演变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时代变迁。

材料一: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政治。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朱熹生活的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此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之说。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原因,并指出其思想主张的进步性。

材料四   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从而为他的“民本意识”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社会基础。从李贽生存的地理环境来看,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

——肖国华《李贽的儒家情节》


(4)据材料四,指出李贽思想突破儒家“民本思想”的表现和其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
(5)谈谈你从儒家思想在不同阶段的变化中得出的认识。
2019-10-25更新 | 5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很多思想家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它的内涵,使儒学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作出了创造性贡献.请回答:
(1)春秋时期,孔子是如何解释其思想核心的?指出战国时期荀子在伦理观上的主张.
(2)西汉时期,董仲舒在吸收哪些学派的基础上创建了全新的儒学体系?为了增强中央集权,他又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明朝中后期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在认识论上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4)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壮大的原因.
2018-03-15更新 | 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