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5 题号:8787368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的演变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时代变迁。

材料一: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政治。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朱熹生活的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此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之说。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原因,并指出其思想主张的进步性。

材料四   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从而为他的“民本意识”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社会基础。从李贽生存的地理环境来看,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

——肖国华《李贽的儒家情节》


(4)据材料四,指出李贽思想突破儒家“民本思想”的表现和其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
(5)谈谈你从儒家思想在不同阶段的变化中得出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儒生成了皇权之下的官员。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新儒学发展为官方学问的原因。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儒家胜利”的影响。
2020-02-17更新 | 7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材料一: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环绕)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孔子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三: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观点。

(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张。这一主张对儒学产生了什么影响?

(3)依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儒学的新发展及产生的消极影响?

2018-01-26更新 | 5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陆贾说):“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向使(假如)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之有?”高帝不怿而又渐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先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乃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皆呼万岁,号其曰《新语》。

——摘自《史记》卷97


材料二:夫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事愈多,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天下愈炽;兵马益设,而敌人愈多。秦非不欲为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而用型太极故也。

——引自《新语无为》


材料三:尧以仁义为巢……故高而易安,动而易固;……秦以刑罪为巢,故有覆巢破卵之患。

——引自《新语•辅政》


材料四:(董仲舒)说:“圣王之治天下也……爵禄以养其德,刑罚以威其恶,故民晓于礼谊而耻犯其上。武王行大谊,平残贼,周公作礼乐以文之,至于成康之隆囹圄空虚四十余年,此亦教化渐之而仁谊之流,非独伤肌肤之效也。”

——摘自《汉书—董促舒传》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陆贾劝说汉高祖的论点和论据。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陆贾的治国思想的基本观点。
(3)根据材料四,概括董仲舒的治国的基本观点。作为儒家学派的传承者,他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他倡导的儒家核心是什么?
(4)从刘邦到汉武帝,他们采取不同施政思想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
2017-12-01更新 | 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