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宋明理学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 陆、王心学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6 题号:11717740
大约在公元6世纪末,中国佛教提出了"一念三千"的命题,强调从自己的"一念"之中,就足以窥见世间万象,修行重在修心。南宋时期,陆九渊提出了"吾心即是宇宙"的口号,认为反省内心即可领悟天理。由此可推知
A.佛学理论在南宋时期实现本土化B.心学借鉴佛教理念丰富穷理途径
C.陆王心学与佛学方法论根本不同D.佛教借助儒学理论得以广泛传播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评价“阳明心学”时说:“在王阳明看来,人的心与万事万物之理,彼此是同一的。”下列能佐证汤因比这一观点的言论是
A.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B.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C.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D.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
2020-01-17更新 | 3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王阳明认为,“良知即是独知时,此知之外更无知”(“独知”即朱熹所说的“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人胸中各有个圣人”。这一认识(  )
A.与“格物致知”的思想一致B.否定了“良知”的普遍性
C.肯定了个人私欲的合理性D.客观上具有解放思想的意义
2018-04-03更新 | 4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话,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心就是理”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
2019-06-26更新 | 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