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主要思想流派 > 儒家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3 题号:11740518
战国时期氏族制度已彻底破坏,“礼"完全等于“仪"而失去重要性,所以孟子已经没有必要像孔子那样以“仁"来解释“礼”和维护"礼”,而是直截了当提出了“仁改”说。据此可知,孟子
A.重建周朝的礼乐秩序B.其主张符合时代湖流
C.反对儒家的礼乐传统D.进一步发展儒学思想
【知识点】 儒家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战国时期,儒者习礼必习乐,他们认为音乐不仅可以“兴”、“观”、“群”、“怨”,而且是节制与区分等级的象征,墨子却认为音乐不能解决“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因而没有必要。这说明当时(       
A.礼乐制度是社会发展的桎梏B.墨家流行源于对儒家的批判
C.社会巨变导致时代风尚变化D.思想的多元造成了社会分裂
2022-06-21更新 | 8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一文中说“①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②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偏循(全部遵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③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④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其中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是
A.道家 儒家 法家 墨家B.阴阳家 法家 道家 儒家
C.儒家 墨家 法家 道家D.儒家 法家 道家 墨家
2021-01-29更新 | 11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荀子提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西汉初年,贾谊提出,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吏以民为贵贱,此之谓民无不为本也。”据此可知,二人
A.坚持以民为本B.具有民主思想C.维护礼乐制度D.反对君主权威
2021-06-19更新 | 1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