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宋明理学 > 宋明理学的影响、评价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40 题号:12043914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以民间创办为主,是相对独立于官学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多变的办学方式,为历代教育家所取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唐代书院的名称最早见于唐代,民间书院传道授业,教化公众,得到朝廷鼓励。唐中期以后书院多集中于长江流域,较著名的有衡阳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
两宋民间书院获得重大发展,书院与理学的一体化,注重探讨义理,注重人格修养。教学方式多采用问难辩论式,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宋代主要分布在南方,著名的书院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等
元朝官学化是元代书院的一大特点,将书院山长列为名地管学提举司下属官员的编制,由行省任免,书院财权也由官方掌管。学生通过考核也可以进入仕途。这样,书院完全被纳入官方教育体制。
明朝明初一百年间,书院一直处于沉寂状态。至成化后,书院逐渐恢复,到嘉靖年间兴盛。明代最著名的书院是位于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书院盛行“讲会”制度,允许不同学派讲学,百家争鸣;明中叶后政治日趋腐败,书院品评朝臣,批评时政,政治性倾向加强,朝廷屡次禁毁书院。
清朝清代初年,统治者推崇科举和官学,对书院加强抑制和控制。光绪年间,改书院为学堂,晚清书院衰落。

——摘编自邓洪渡《中国书院史》等


上表为中国古代书院的发展简表。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以“影响书院发展的因素”为主题进行探讨,要求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儒学作为一种伦理-政治”型学说体系,包括内在的人的主观伦理修养论和外在客观政治论两个组成部分,康有为概括为义理、经世两类。前者即所谓仁”学,或内圣”之学,后者即所谓礼”学,或外王”之学。在孔子那里,这两个侧面浑然一体,他强调修已与安人、安百姓相贯通。后发展为孟子、荀子两派。下面是这两派的发展历程略图。


——摘编自冯天谕等《中华文化史》


依据材料和相关知识,从儒学与中国社会发展关系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合理、表述清晰。)
2021-04-01更新 | 134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2】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融合从而有了新的生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代,自从孔子开创以人为本的儒家,中国的思想家们,有延续,也有对立,百家争鸣,各擅胜场。秦政之时,独重法家,其他学派无不遭受压制。汉兴之初,人主与民休息,黄老之学是主流,百家也渐有传人。汉武帝以后,独尊儒学,又压抑了其他学派。一般历史,大致都如此谈。然而,如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秦汉时代毋宁是经历了一次全盘整合;先秦思想学派,如百川汇海,终于综合为中国文化的思想模式。

明代中叶以后,士大夫不再专擅学术与文化活动,于是明代后半期的文学、戏剧、艺术诸方面,也出现了浪漫精神的风气。……戏剧方面,自从元曲兴起,中国的舞台艺术进入成熟阶段。明代南曲渐盛,多为民间传奇戏,却各地有各地的地方戏。明代中叶,昆曲兴起,经过魏良辅的改革,吸收南北曲艺长处,甚至引入江南民歌小调,又经江南文人学士的帮助,昆曲遂一跃而为戏剧主流。

——摘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中国文化往往是进进出出,一会儿进入儒家,一会儿进入佛家,一会儿进入道家。清代的雍正皇帝可以代表历代开明皇帝的思维,用儒家治国,用佛家治心,用道家治身体。基本上是多元并举,不仅国家是这样,老百姓也是这样,谁也不排斥,这是中国文化非常好的开放互融的态势。图示如下: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华文化的发展。(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1-06-06更新 | 262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十三经”是古代儒家遵奉的经典,经过一千多年的时间而逐渐形成,其形成的过程折射出了儒家的发展历程。下表所示为“十三经”的形成过程。

时期数量内容
西汉五经《易》《书》《诗》《礼》《春秋》
东汉七经在五经的基础上增加了《论语》《孝经》。按照西汉时期的观点,《论语》《孝经》只是“传”,还不够格称为“经”,但因为两汉统治者宣扬“以孝治天下”,逐渐尊崇孔子,所以《论语》《孝经》的地位不断攀升,最终也成了“经”
唐初九经唐代科举取士,设有“明经”科,把儒家经典分为“三礼”“三传”《易》《书》《诗》,共九部经典。所谓“三礼”,就是《周礼》《仪礼》《礼记》,“三传”指的是《公羊传》《谷梁传》《左传》这三部书。由于官方分科的影响,遂形成了“九经”系统
晚唐十二经唐文宗开成年间,为保证科举考试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政府将儒家经典刊刻在石碑上,史称“开成石经”。除原来的“九经”外,又加上了地位日益上升的《论语》《孝经》《尔雅》三部书,称为“十二经”
宋代十三经两宋时代,《孟子》的地位稳步上升,最终也被提升到“经”的地位,“十三经”系统正式形成,并延续至今

——摘编自范云飞《“十三经”的形成过程》


提取表格中至少两条信息,围绕“儒家经典的变迁”,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史实正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1-07-01更新 | 7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