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商业的发展 > 宋元的商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8 题号:12119358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货币的发展与演变体现了商业贸易的发展和社会状况。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货币演变的趋势。

材料二   两宋时期,在城市和交通枢纽地段,不论是通都大邑,还是集市小镇,多是商贩云集。如北宋开封城内不仅有繁华的商业街区,而且有专业交易场所,“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经营。据史料统计,北宋时,东南亚、南亚等地区与我国发生贸易的国家已有50多个。南宋时,我国与这些国家的商业交往更频繁。陈正祥在《中国文化地理》一书中指出,从宋朝的城市分布图看,南方的城市数量和城市规模都很明显地超过了北方。

——摘编自章开沅主编《中国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商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材料三

                                             19世纪以来国际货币全融体系的演变


——据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演变历程。并简要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商品行业明显增多,开封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勾栏瓦舍,热闹异常,“每一交易,动则千万”,交易数额很大。为了满足人们的交换需要和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子出现。“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处去,通晓不绝”。南宋时,临安市场上“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宋代沿海通商口岸陆续增加,广州、泉州等十多处并设立市舶司。通商口岸既是沿海货物的集散地,又是对外贸易的吞吐港。丝绸、瓷器对外销售量较之唐代大幅增多。

材料二   宋人认为士农工商“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出现了“贱稼穑,贵游食,皆欲货耒耜而买舟车,弃南亩而趋九市”。手工业者和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可以通过科举做官,有些经济方面的重大问题,官府还召集商人到政事堂征询意见。城市中出现娱乐兼商贸场所

——瓦子,酒肆茶楼“十室之邑必有”,小酒肆更是“不能遍数”。

商品经济的兴盛是书院文化迅速传播的天然动力,在两宋三百余年的历史中,“书院达到了720所之多,在数量上超过了唐五代书院总和的十倍以上”,“而海内文质彬彬矣”。文学艺术开始通过商品化的形式走向平民大众,成为士庶雅俗、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共享的娱乐品。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在宋代普遍盛行,昔日受人冷落和鄙视的商人阶层,可以与宗世贵戚联姻、向官府进纳钱粮而跻身仕宦,成为世人倾慕和追逐的对象。

——以上材料摘编自郭山云《浅析宋代商品经济的兴盛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发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业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宋代商业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写一篇小论文。(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60字左右)
2019-06-08更新 | 15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针对官营经济生产者缺乏积极性、成本高质量低等弊端,宋政府在官营经济领域引入私人竞争经营模式,形成了工商业竞价机制。它类似于现在的招标活动,一般包括政府招标、竞争者投标、评标、中标等环节,出价最高者获得政府特许的经营权。

宋代工商业的繁荣,赋税结构的变化、土地私有化、农民身份多元化等特殊的社会经济条件为宋代工商业竞价机制形成发展了社会环境。宋代工商业竞价机制实施的领域很广,坊场、官田、税场等都是竞价活动的热点领域。为了保障竞价机制的顺利进行,宋政府不仅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参与管理,还有专门的法律条文进行规范。宋代工商业竞价机制在宋代社会生活中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国家财政的重要补充,其收益往往被用于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由于市场竞价具有两面性,宋代工商业竞价机制既有便捷、发展经济的优越性,也有官府与民争利、恶性竞争等弊端。在经历了宋代发展后,明清逐渐消失。

                                          ——根据石瑞丽《宋代官营工商业竞价机制研究》整理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工商业竞价机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代工商业竞价机制。
2020-06-16更新 | 8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古代中国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代粮食亩产水平(市斤)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全国耕地面积
(亿市亩)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春秋战国91(全国)614.82.394%
秦汉117(全国)1048.355.7294%
魏晋南北朝122(北方)
215(南方)
1167.73.8590%
隋唐124(北方)
328(南方)
1450.926.4290%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至隋唐农业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西“商业革命”的不同表现,分析两者结果迵民的根本原因。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2019-07-15更新 | 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