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 义和团运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55 题号:121545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山东、直隶一带出现以反对外国宗教侵略为核心的反侵略的群众组织一义和团。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630日,山东巡抚张汝梅在奏折中说道:“直隶、山东交界各州县,人民多习拳勇,创立乡团,名曰义和。”练拳是为“保卫身家,防御盗贼”,吸引群众参加,并迅速形成一支反帝爱国的洪流。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山东义和团首先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得到了各地义和团的认同,从此吸引了更多的群众参加反侵略的斗争。

——摘编自关伟《19世纪末20世纪初奕助外交活动真相》

材料二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1900815日)凌晨,侵略军由东便门、东直门、朝阳门、安定门、广渠门等处相继攻破北京城,扑入使馆区,并有一部由前门入内城。几乎同时,慈禧太后携光绪帝、皇后、大阿哥及少数王公大臣,由神武门出西直门,仓皇奔逃。在经历了失陷最初几天完全失控的屠戮、焚烧、抢劫和奸淫之后,侵略军在当地建立起殖民统治秩序,对北京皇城、内城和外城各街区实行分片接管。

——摘编自戴海斌《“无主之国”:庚子北京城陷后的失序与重建一以京官动向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义和团运动发生的背景及性质。
(2)指出材料二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并结合材料一说明发动者的目的。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思之土,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宫民通行之物,以则发逆,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   以自强求高为目标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翻译、出版科技、学堂、留学生为内容的近代文化事业都是这种结合所产生的有益结果。这些东西是封建文化和封建制度的对立物,虽然力量有限,但终打开了缺口,促进了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无德行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之生气。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券民运动'中见之。在山东直隶两省内,至少当有十万人数,加入此项运动。彼等之败,只是由于武装不良之故。

——八国联军统师瓦德西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的性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洋务运动的史实,对材料三中“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进行历史解释
(3)概括材料三中关于义和团运动失败原因的观点,并对这一观点加以评价。
2022-05-16更新 | 12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虐同群。
——义和团档案史料
材料二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请回答:
(1)据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
(2)据材料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功绩?
2016-11-18更新 | 47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中国形象的变迁



(1)以上图片涉及近代中国革命哪两个历史时期?图2、图3、图4分别反映近代中国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2)图5、图6中的中国形象产生于怎样的背景下?
(3)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形象的变迁的看法?
2020-08-20更新 | 1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