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一战的经过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5 题号:1221147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普法战争后,法国军事工程师沿着150英里法德边界构筑了一系列堡垒。法俄结盟使德国意识到了在未来的战争中面临着的作战困境。时任德国参谋总长的施里芬,设计了一个作战计划,即以这个筑垒地区为枢轴,由79个师组成的右翼,经过比利时进入法国,由8个师组成的左翼,留在法德边界,德军在这个绕看枢轴旋转的运动中,将横扫法国沿海地区,东线部队则仅有10个师。施里芬估计俄国至少需要6周时间才能完成战争动员。然而一战爆发后,俄国却在2周之内就完成了局部动员井向德国发动了攻势,这迫使计划的执行者小毛奇从西线右翼抽调兵力驰援东线。战争开始后,德军并没有像施里芬设想的那样进入荷兰,初战阶段由于作战区域狭小,比利时的道路上挤满了德国军队及其装备,影响了德军的进攻速度。

——摘编自苏肄海《战争的逻辑∶从普鲁士崛起到两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施里芬计划出台的军事意图及其进攻的重心。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施里芬计划失败的原因及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0世纪初爆发的日俄战争是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标志之一,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配合着中国政局的变幻和中东铁路深入中国东北腹地的修筑,“远东政策”的指向性日趋明朗,……沙俄欲变中国东北为殖民地的“黄俄罗斯”计划成为了“远东政策”的核心,虽然这时的“黄俄罗斯”计划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但是独占和吞并中国东北,并建立一套完整的殖民体系的终极目标始终没有改变。“黄俄罗斯”计划使日本大为惊骇。它竭尽全力地一再确保自己大陆政策能够有效地施行。不过目标一致利益相悖的两项政策,势必会在推行的过程中有所碰撞。
——郭瑞《沙俄“黄俄罗斯”计划始末》
材料二 战争的伟大属性现在表明得特别明显,这就是在事实上,在千百万人的面前揭露出一项只有少数觉悟的人才明白的人民和政府间的不一致。一切先进的俄国人,俄国社会民主党,俄国无产阶级对专制制度的批判,现在已被日本武器的批判所证实……。战争远未结束,但是它每延续一步都将促使新的伟大的战争,人民反对专制制度的战争。        
——列宁《旅顺口的陷落》
材料三 就在日俄宣战后的第三天,立宪派的《中外日报》即发表社论,认为长期以来都是白种人打败黄种人,而这次战争将使人认识到“国家强弱之分,不是由于种而是由于制”,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立宪可以富国强兵、可以救亡图存,甚至某些原先反对立宪的守旧人物也转而倾向支持立宪。
——凤凰网《日俄战争影响深远》
⑴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一关于日俄战争性质及原因的认识?
⑵材料二和材料三对日俄战争的认识有何相似之处?结合相关史实,说明你是否同意这两则材料对这场战争的认识?它对当时的中俄两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16-11-27更新 | 110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工业革命在带来巨大生产力的同时,也引起了思想、世界格局和艺术等多方面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得到全世界的认可,就在于其具有超越时代、超越阶级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摘编自马福运《马克思主义的深远影响源于真理力量》

材料二   19世纪的欧洲社会发生了显著变化,工业革命与科学技术相互促进,物理、化学、艺术等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在光学理论发展的推动下,艺术家们开始把目光转向了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当中……根据“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最新的光学理论进行着艺术实践、实践发现,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呈现,他们便依据不同的光线变化忠实地在画布上创造出符合物体真实的色彩变化。

——据李建群,邵亦杨《外国美术史》整理

材料三     不能说天下大势不存在,或者不可预测。波兰银行家布洛赫在1898年出版了一套厚达六册的《未来战争的技术、经济和政治诸种方面》。在这部预言性的著作中,他预测到战壕战争的军事僵局将导致长久冲突,而这种冲突必须付出的经济和人力代价,将使交战国陷入耗竭或社会革命。这本书迅速被翻译成无数种语言,但是对军事计划却没有任何影响……但是,使欧洲陷入大战的,是当时的国际形势。随着全球性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日益尖锐的竞争加强,这种国际游戏所下的赌注也与以前大不相同。

——摘编自【英】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经济根源。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说明其“超越时代的创造力”。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在“光与色”的对比观察中,不同流派的艺术家创作出了大量的艺术作品,试从“光与色”对绘画作品影响的角度,指出19世纪的这两大流派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以一战为例列举大战导致“交战国社会革命”的具体表现,概括大战呈现“长久冲突”的主要特征。
2021-02-01更新 | 21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温斯顿·丘吉尔针对日益临近的世界大战说:“我们不可能袖手旁观,眼睁睁地看着法国被德国吃掉。……如果英法联合一致行动,仍然无法抗击德国,那就需要另找一个伙伴

—俄国。……为了挽救英格兰,我们不惜同魔王打交道。”

—《圣彼得堡来客》

材料二丘吉尔同他的同谋者认为:“要使前俄罗斯帝国臣服,不仅是军事上远征问题,而且是世界政治问题……我们只有依靠德国的帮助才能制止俄国。”

—《丘吉尔的一生》

材料三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前,有人问丘吉尔将对苏德战争持什么态度。他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至少也要在下院发表一篇同情魔王的声明。”

—《丘吉尔的一生》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的历史背景是否相同?说明判断的理由。

(2)据上述三则材料,分析丘吉尔对德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在材料一和三中,丘吉尔均称俄国为“魔王”,为什么?

(4)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丘吉尔的外交准则是什么?

2018-08-09更新 | 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