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新思想的萌发 > 魏源与《海国图志》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2 题号:12409548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审视西方的角度不同,由此产生不同的救国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之前,所谓国计民生,以赋税、盐政、漕运、河工为大端,议论风生,多以此诸项为中心。成书于1826年(清道光六年)的《皇朝经世文编》虽然出自魏源之手,而所列荦荦大端皆未出旧轨。但鸦片战争后,夷务日渐渗入国计民生,成为经世之学的大题目。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国政治向来是奉圣经为准衡的,故六经就是中国的宪法。康有为的政治思想,也是由六经里面抽绎出来的,他所以能做维新运动的领导者,造成一时的大风潮,也是因为他对于六经做了一番维新革命的工作。

——李剑农《近代中国史》

材料三   19162月,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指出,中国必须抛弃延(沿)袭数千年的"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实行"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而这又有赖于全国人民在政治上的真正觉悟。


(1)依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思想界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政治思想的特点。
(3)材料三体现了何种思想主张?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看世界的?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帝国的救赎

材料一 在中世纪与近代之交,林则徐观念大变,既表现了御侮的民族勇气,又表现了接纳新知的开明,两者具有同样的光彩。……尽管林则徐的新知中仍然掺和着种种偏见,但他是从传统的华夷观念中探出头来认识西方的人。而后才有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命题以及一整套兵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的议论,作为一种时代思想,它又启迪了20年以后的洋务运动。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1)用史实说明林则徐“既表现了御侮的民族勇气,又表现了接纳新知的开明,两者具有同样的光彩”。
(2)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命题在当时有没有被重视并付诸实践,它的时代价值体现在哪里?

材料二 自强,是中国古有的概念。……但在60年代,这一概念已被赋予新的意义。奕䜣、文祥、曾、左、李,还有众多知名的和不知名的忧国之士都借来表述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3)如何理解“在60年代,这一概念已被赋予新的意义”?
2019-09-06更新 | 4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表格能将各种信息良好地综合在一起,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很好的一种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以后西学东渐概况
鸦片战争以后林则徐雇人翻译《四国志》《各国律例》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上海同文馆(均为清政府所办李善兰翻译《方圆阐幽》《垛积比类》
徐寿翻译《化学鉴原》华蘅芳翻译《地学浅释》
徐建寅翻译《声学》《电学》
甲午战争后大同译书局、译书出版社(均为自办)严复翻译《天演论》《原富》
马君武翻译《卢梭民约论》(《社会契约论》杨廷栋翻译《万法精理》
民国以后陈独秀翻译《现代文明史》胡适翻译《最后一课》《弑父之仇》
注: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材料二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西学东渐的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许多杰出的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中的几位: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提取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两项信息。
(2)材料二中图②人物对中国近代化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3)材钭二中促使图⑥人物由向西方学习转变为向苏俄学习的因素有哪些?(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
2017-02-24更新 | 6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在中国,近代化(现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洲志》

《变法通议》《海国图志》
江南制造总局奕䜣张之洞
开平煤矿《新学伪经考》林则徐
《资政新篇》李鸿章《时务报》

材料二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219198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万元以上,8年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1919年随着欧洲列强的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走向萧条。

——《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三  从“一五”时期起到“四五”时期,我国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涉及冶金、汽车、机械、煤炭、石油、电力、通信、化工、国防等诸多领域,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据国家统计局《建国以来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某个侧面,从表格中选出3个相关的关键词,并提炼出一个主题。
(2)结合材料二的信息,说明辛亥革命在推动中国近代化发展上的“成功与局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前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分析这一成就在经济、政治和国防等方面的意义。
2022-03-05更新 | 1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