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 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67 题号:12444017
宋初以后,偏学上人提身病层教化、以乡约家训教化乡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郑氏规范》部分内容节选:

第十一条 朔望,家长率众参谒柯堂毕……令子弟一人喝云:听、听,听,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益其兄。

第十三条 家长总治一家大小之务,凡事令子弟分掌,然须谨守礼法以制其下。其下有事,亦须咨禀而后行,不得私假,不得私与。

第四十二条 佃人用钱货折租者,新管当逐项收贮,别附于簿,每日纳诸家长。

第八十七条 子孙倘有出仕者,当蚤夜切切以报国为务。

第九十七条 里党或有缺食,裁量出谷借之,后催元谷归还,勿收其息。

——节选自《郑氏规范》

材料二   郑氏义居始于南宋,元朝时被官府旌表为孝义门,这一时期是郑氏义门宗族制度化的重要时期。……郑氏义门经济属集体所有,同居家庭的维持一般要有一定数量的土地为其经济基础,元代的浦江郑氏有“腴田二千亩”。……明洪武朝讨论乡治时涉及《郑氏规范》的推广问题。解缙曾向朱元璋建议:“世家大族,率先以劝,旌之复之,为民表帅,将见作新于变,至于比屋可封不难矣。”

——摘编自常建华《元明时期义门郑氏及其规范的社会影响》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郑氏规范》所体现的儒家思想。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郑氏规范》和郑氏义门对研究宋元明时期历史的重要价值。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古代中国与罗马帝国的国家治理

材料一 中国传统国家治理的特点,第一个方面是上层的统治一一国家治理,主要是通过维护儒家意识形态的大传统、教化人民和通过建设全国性的巨大工程,来为政治统治与社会发展提供基本条件。第二个方面是基层的统治一一社会治理,主要就是通过国家大传统与民间小传统的互动,形成强有力的民间法比如乡约、族规等制度,乡钟、地主等精英,宗族、乡里等组织。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中央王朝力图将权カ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的乡村地方。从直接统治的乡亭里制到间接控制的保甲制的演变,只是为了适应乡村社会组织的变化,更为有效地统治乡村。因此,自上而下的行政权始终是影响国家与乡村权力体系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黄杰《比较历史视野下的大国治理问题研究以藕合治理机构与治理绩效的关系为线索》

材料二 罗马帝国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以城市为中心的政治经济体制与军事主义结合的一个体系”。罗马国的统治者将罗马公民权授予行省居民、推广城市化运动,发展城市体制,依靠行省奴隶主阶级组成的自治政府实行地方自治,建立起一套中史政府行省机构一地方白治城市三位一体的行政营理机构,这对于帝国中央集权的政府加强对地方治理体系的控制是非臂有效的。这就意味着罗马帝国的双重治理体并不存在,如中华帝国那样长期的、可调适的相互渗透、嵌入和依赖等良性互动关系。

——摘编自梁作槲《罗马帝国与汉晋帝国衰亡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国家治理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与古代中国相比,罗马帝国国家治理的不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影响古代国家治理的因素。
2021-11-03更新 | 33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乡村社会治理是一种整体性治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士绅精英与村民群体共同参与。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和科举制度等国家制度和宗族制度、乡规民约等乡村社会自我管理机制相结合,贯穿于乡村社会治理的过程之中。但乡村社会管理归根到底还是人治,正所谓“礼治有余而法治不足”。户籍、宗族制度带有专制与等级的色彩, 乡村治理更多的依靠经验与传统。

——摘编自沈费伟《传统国家乡村治理的历史脉络与运作逻辑》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 德国快速发展为工业化国家,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成为国家主体居民。为了遏制乡村的边缘化趋势,重现乡村生机,捍卫乡村传统,乡村重振运动再次展开。首先,针对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情况,德国政府建立移民委员会,用租赁地产方式增加中小农户数量,推进农村居民点建设,强化乡村吸引力。1886-1919年,仅普鲁士就为移民建立了4.5万个配备住宅和畜舍的小农场。其次,面对工业化和城市化对乡村景观的破坏,发起以保护乡村自然景观为中心的“家乡保护”运动。各邦政府成立“自然纪念物保护”委员会,限制乡村地区工业污染,在德国形成了以保护乡村自然景观为目标的“自然纪念物”“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三级体制。

——摘编自邢来顺《德国乡村重振运动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2023年10月11日下午, 习近平来到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习总书记指出,优美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乡村振兴的优质资源,要找到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的有效途径,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乡村要振兴,关键是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基层党组织要成为群众致富的领路人,确保党的惠民政策落地见效,真正成为战斗堡垒。中国式现代化既要有城市的现代化,又要有农业农村现代化。

——摘编自2023年10月11日习总书记在江西婺源考察时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社会乡村、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德国实施“乡村重振运动”的背景及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和近代德国的乡村治理模式对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
2024-01-28更新 | 4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   (明) 宋濂《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封建变为郡县”始于何时?对后世有何影响? 元朝面对辽阔疆域,在地方管理上最重要的制度创新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材料二   清代基层社会主要的构成要素有三大系列社会组织:一是官方出面组织的里社保甲坊厢系列:二是聚族而居、自然形成的家族宗族乡族系列;三是同样自然形成、互动共生的经济型乡族组织及行业组织系列。这三大系列社会组织或平行,或重叠,或交错,其所处位置及相互关联的方式,反映了清朝基层社会组织结构及发展态势。

——摘编自张研等著 《清史十五讲》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基层社会组织的主要特点。

材料三   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算得上是一个典型,它意味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英国最早实行政治变革,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树立了榜样。

——摘编自钱乘旦 《英国通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树立了怎样的榜样?

材料四   20世纪80年代,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村民自治的性质。综上,谈谈你对政治制度的认识。
2020-08-01更新 | 1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