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47 题号:12719799
世界历史是一部多种文明并存和相互碰撞、融合的历史。

材料一   佛教传入中国,必然会有一个与本地文明撞击的过程……例如,孝在中国的政治伦理中占极重要的地位,帝王也提倡以孝治天下。佛教要求信徒出家,这就与中国孝道对立起来……东汉桓帝时“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此道清虚,贵尚无为,好生恶杀,省欲去奢。”在东汉以后本土编撰的佛经中讲到:“欲令众生孝养父母故,以是因缘故,放斯光明。”以适应中国的伦理道德。

——季羡林著《中印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17世纪上半叶,荷兰一家公司进口了近300万件中国瓷器,这对欧洲的制瓷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以中国瓷器为样品、装饰中国图案等)……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她的嫁妆中有中国茶具和茶叶。品茶从此成为英国宫廷时尚。

——《文化交流与传播》

工业化及其后果(1750年—1914年)……在西欧发生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不断发展,使得西欧人的思想传播至世界其他地方,并成为指导人类处理问题的各种方法。这些智力和文化发展有助于将理性科学作为衡量和解释自然世界以及人类行为的标准。

——《世界史:大时代》

材料三   以英国和美国为例:在1979年到1997年间,实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38%,最富裕的1%家庭的收入增长了140%,是平均水平的3倍。最上层的1%家庭的收入在1979年是中等收入家庭的10倍,1997年达到23倍。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20121115日)


(1)根据材料一概述文明交流中碰撞、融合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佛教对中国思想文化的重大影响。
(2)依据材料二以中国与西欧为例,说明近代世界各地区文明的相互影响与促进。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战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看法。(要求结合唯物史观全面认识问题)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政府与经济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特殊的历史时期,它们之间关系会呈现不同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计划经济”的思想在一战期间首先得到了应用。1916年,每一国政府都建立一套政府部门、署局机关、政务会和专门委员会等,其目的是设法将所有的人都有效地利用起来,而国内全部的自然资源与一切能进口的货物,都要用到能发挥最大效益的地方上去。在战争紧迫的形势下,自由竞争是浪费的,民用方面或者纯粹以奢侈为目的生产已被削弱减到最低限度。如果未经政府批准,要兴办新的企业是不可能的。如果一个工厂无效益或者毫无盈利,政府也要千方百计补偿其损失,使之能够继续经营。

——改编自(美)R.R.帕尔默《世界现代史》(下)(1870年起)

材料二   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英、法、美等国推动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20世纪30年代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从而也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改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法国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措施是:加强通过国有化手段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辅之以资本主义的计划化,确定发展目标,努力促使经济增长;摆脱法国对美国及马歇尔计划援助的影响,面向欧洲市场,努力联合欧洲国家发展共同市场,扩大贸易出口,建立独立的民族经济;鼓励和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全民教育事业,有力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重视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发展,工业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并举。

——选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一战促使政府机构职能发生改变的表现,并简述一战对欧洲世界经济地位带来的不利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国家之所以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原因。结合所学,说明面对“20世纪30年代巨大的摆动”美国与德日选择的不同方式和道路。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写出二战结束后法国逐渐形成的经济运行模式。对于“确定发展目标”和“面向欧洲市场”的意向,请结合1946年法国三党联合政府确定的发展方针和稍后“联合欧洲国家发展共同市场”的举措加以简要说明。综合材料一二三,用一句话指出政府与经济的关系特征。
2022-03-28更新 | 10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5-1946年的饥荒笼罩着日本。美国政府认为,饥荒容易导致政府的垮台和极端主义的滋生、蔓延。1946年1月,美国第一艘载有1000吨面粉的运粮船驶入东京港,战后日本的粮食进口由此开启。同时,美国占领当局引导日本政府颁布了《紧急粮食法案》,规定征收农民的粮食来充公。美国人的粮食援助缓解和缩短了日本人的苦难期,加深了日本民众同美军和美国文化的亲近感。

50年代初日本的农业朝自给自足的方向迈进,美国却出现了农业生产过剩状况。1955年在美国的诱导下,美日达成第一个“480号公法协议”,美国将价值8500万美元的农产品出口到日本。此后连续几年,美日达成多个“480号公法协议”。另一方面,美国促使日本撤消了对麦类的统制,大肆宣扬西方的面粉食物是进步的,日本的传统米饭饮食是落后的,日本人的饮食结构进一步西化,面食的比重进一步增加。与此同时,美国谷物协会、玉米种植业协会在日本各地设立家畜和饲料加工农场,提升美国粮食的新价值,实现对美国谷物利用的最大化。在美国人的努力下,1965年日本成为美国粮食和饲料谷物最大的出口市场。1973年全球粮食价格飙涨,美国采取强硬手段限制粮食出口,日本因此遭受巨大打击。

——摘编自徐振伟《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及其影响》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政策及意图。
(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战后美国粮食政策对日本的影响。
2022-05-28更新 | 11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早在亨利八世时期就断绝了与罗马的关系,建立了英国国教,这避免了发生在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王权与教权的争议,使得英国的政治争议以阶级划线,即工人阶级对中产阶级。英国建立了有效的和不腐败的公务员部门,而这对有效的福利计划来说是绝对必需的。工人组织了强大的工会,组建了面向工人的政党一一工党。二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后宣布实行《国民保险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

——摘自马丁.瑟勒博《福利国家的变迁》

材料二   撒切尔首相上台后,试图推动一场福利制度革命,以应对经济形势的恶化。英国社会保障制度一直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普遍性原则,即所有的英国公民都可以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改革后则将国家支出集中于“最需要帮助的那些人”。以往英国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障中起到绝对的主体作用,撒切尔首相强制推行职业养老金制度和个人养老金保险,即在国民保健体系中推行市场机制。撒切尔夫人更加强调传统家庭观念,呼吁回归家庭美德鼓励人民自立自主,不过多依赖政府,特别是要求社区、家庭和个人注重自我保健自我救护,从而达到减轻国家负担的作用。

——摘自赵红《撤切尔夫人的福利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成为福利国家的原因。
(2)二战后撤切尔首相的福利制度改革有哪些变化?英国福利制度改革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有何启示?
2021-01-25更新 | 1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