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两次鸦片战争 > 第一次鸦片战争 > 《南京条约》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4 题号:12863757
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是近代历史上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基本形式,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材料二   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材料三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材料分别出自哪些不平等条约?又分别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危害?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三个不平等条约有哪些相同点?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反映出列强侵华特征有何新变化?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老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是我们探究历史的珍贵资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回答:
(1)图一至图三所示场景分别与哪些战争直接相关?
(2)图一至图三中三个条约的共同危害有哪些?
(3)面对列强的侵略,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
2021-09-15更新 | 12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英国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准将香港一岛给予。

——《南京条约》

材料二   日陆军自海上分别登陆台湾西岸及南端,海军陷旗后(高雄),凤山不守,台南陷于重围。刘永福以援断饷绝,事不可为,西去厦门。十月二十一日,日军入台南。不及万人的义勇军及黑旗军对抗数万人,明知势不相侔,仍能喋血奋战四月有余。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三   “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1)材料一体现了条约的什么内容?简评《南京条约》。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其历史意义。
(3)材料三内容出自何处?说明什么问题?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022-01-12更新 | 4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图表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往,很多学者把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今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 并以此作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原则。
材料二

材料三在近代前期,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此后的三十年,中国的近代化不断深化,收回了一些国家权益, 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呈现一种曲折、缓慢发展的态势。总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近代化的目标未能真正实现。

-—孙占元《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综述》


(1)依据材料一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2)观察材料二所给图示,指出本时段(1850—1929),我国民族企业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三个阶段对应的历史事件,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及外部环境四方面分析此后三十年中国近代化目标未能实现的原因。
2017-10-20更新 | 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