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其他人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00 题号:1289328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刘长春(19091984),生于辽宁,五岁起就参加劳动,锻炼出了强健的体魄。在1930年杭州第四届全国运动会上,刘长春连获100米、200米、400米三项冠军。“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为了骗取国际社会的对“伪满洲国”的承认,决定派遣刘长春等人参加1932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夏季奥运会。刘长春闻讯后在《大公报》上郑重声明:“我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绝不代表伪‘满洲国’出席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经爱国人士郝更生、张伯苓、王正廷等人的积极努力,刘长春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得到了国民政府的同意,张学良个人出资支持刘长春赴美参赛。历经漫长航程刘长春抵达美国,参加了第十届奥运会的男子100米和200米预赛,两场比赛分列小组第5和第4,均未取得决赛权,结束了中国人的第一次奥运参赛之旅。之后,刘长春在东北大学等院校长期从事体育教育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常委、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等职。

——摘编自陈昱《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


(1)根据材料,概括刘长春参加奥运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长春的历史贡献。
【知识点】 其他人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姚鼐(1731年-1815年),安徽桐城人,被誉为清代桐城派集大成者,他所作的笔记、传记以及文集,蕴含了丰富的史学思想。姚鼐以天命来说明天下臣民侍奉一个君王是合理的,又以天命来说明一个失德的君王被更换也是合理的,并且还认为朝代更替最重要的因素是君王的德行。姚鼐继承了中国史学秉笔直书的传统,他认为史学之道即是求真,信以传信,疑以传疑。史传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哪些人物才能立传,这是史书撰写的一个重要问题。姚鼐为人物立传的标准是贤能,“按史之立传,当以贤能,岂论名位。”姚鼐所说的贤能之人,就是有道德之人,即恪守程朱所宣扬的仁义,忠孝,名节之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合一的史学方法论,贯穿于他的史学著作之中,最显著的体现在《九经说》中。姚鼐的史学思想,对后世桐城派史学与史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郑树燕《试论姚鼐的史学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姚鼐的史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姚鼐史学思想的特点。
2021-04-24更新 | 11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胡适的思想 胡适,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以倡导白话文和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他一生共获得过36个博士学位,曾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材料一   以劣败之地位资格,处天演潮流之中,既不足以赤血黑铁与他族相角逐,又不能折冲樽俎战胜庙堂,如是而欲他族不以不平等之国相待不渐渍以底灭亡亦难矣!呜乎!吾国民其有闻而投袂兴奋者乎?”

——1905年胡适(14岁)的作文

材料二:我指出,1911年的革命是个失败……我们需要一个思想上的革命,来真心诚意地接受现代文明……在听众中有一位牛津大学的教授和印度学生会主席。牛津教授显然有些吃惊,他问我:“你们自己已经有了很高的文化,为什么还要这样的革命?”印度学生跟我说:“要是我这么说,明天英国报纸都会引用我的话作为印度人乐于接受西方文化和英国统治的证明。”

——摘自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写给老师杜威的信


(1)根据材料一,概述胡适当时的思想认识及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胡适、牛津教授、印度留学生对西方文明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胡适的思想变化?
2020-05-18更新 | 1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裴矩(548—627),隋唐时期名臣。裴矩学涉经史,颇有干局,至于恪勤匪懈,夙夜在公,求诸古人,殆未之有。与闻政事,多历岁年,虽处危乱之中,未亏廉谨之节,美矣。然承望风旨,与时消息,使高昌入朝,伊吾献地,聚粮且末,师出玉门,关右骚然,颇亦矩之由也。

——摘编自[唐]魏征等《隋书》

材料二裴矩,其奸足以亡隋,其知反以佐唐,何哉?惟奸人多才能,与时而成败也。妖禽孽狐,当昼则伏自如,得夜乃为之祥。

——摘自[北宋]欧阳修等《新唐书》

材料三(隋炀帝统治时期)西域诸胡往来相继,所经郡县,疲于送迎,靡费以万万计,令中国疲弊以至于亡,皆(裴)矩之唱导也。

——摘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指出材料一、二、三评价裴矩的角度。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人对裴矩的态度及成因。
2023-02-14更新 | 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