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其他人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0 题号:12904781

材料忽必烈为王子时,招集天下英俊,访问治道一时贤士大夫云合辐辏,争进所闻。忽必烈即位后,许多汉族的文人学士纷纷进言,劝他附会汉法。由于蒙古统治者倒行逆施,激起了中原人民的强烈反抗,忽必烈不得不对蒙古贵族现行的统治政策进行权衡和总结。因此,他以变通思想为改革的指导思想,以汉法为改革目标、对蒙古国家的旧俗进行了一场祖述变通改革,去掉蒙古贵族强加给中原地区的落后的游牧社会的旧风俗,继续采用中原历代王朝实行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制度。

——摘编自顾奎相《简述忽必烈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忽必烈“祖述变通”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忽必烈“祖述变通”改革的意义。
【知识点】 其他人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五代十国是唐末割据局面的延续和扩大,分立带来制度不一、关卡林立、禁令繁多、商税苛重,加上契丹贵族的掠夺,人民生活艰难。后周世宗柴荣来自民间,幼年困苦,他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内侄和养子,在位时间仅有五年半。他奖励垦荒,安抚流民,派使者分赴各地查实隐匿耕地,使之均摊正税。958年,他颁发《均田图》,免除人民所欠的两税,并取消苛捐杂役。他恢复了以开封为中心的水路交通网,还停废敕额(朝廷编制)外的寺院三万余所,“悉毁天下铜佛像”,“诏禁天下铜器,始设立监铸钱”。周世宗鼓励臣下直言,也能在诏书中公开承认自己的缺点。他颁布《大周刑统》,为宋代编修法典提供了蓝本。在科举之外,还实行荐举制,大胆选拔任命有才能的官吏,定期加以考核。他创立“禁军”制度,选拔“武艺超绝及有身手者”充实其内,削弱地方节镇的兵权,“主乃成乎其为主,臣乃成乎其为臣”。对军官士兵赏惩严明,他处决与北汉作战时临阵溃逃的大将樊爱能何徽以及将校70余人,任命出身普通但军功显赫的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总领全国禁军。在历史上,他是唐太宗之后又一个取得治国治军丰硕成果的君主,西败后蜀、三征南唐、北伐辽朝,正欲乘胜夺取幽州时遇疾而返,不久驾崩,时年39岁。他被誉为五代的第一名君。

——摘编自唐兆梅《简论周世宗》


(1)根据材料,分析指出后周世宗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后周世宗改革的历史意义。
2020-06-10更新 | 5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李四光坚信地震预报工作“很有意义,它是选择建设基地的开路性工作,应该走在基本建设的前面,这样就能直接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布局服务。在建设中我们就可以选择比较安全的地带或者遭到地震可能性最小的地区进行施工,减少基本建设费用,减免地震带来的危害。……我看了一点外国资料,没有人走这条路。我有这样的信心,在对构造体系活动性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地应力的方法去探索地震预报,这是走中国自己的道路。虽然是根据有限的经验,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沿着这条道路去摸清震中的分布,并探索它发展的趋势,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他运用地质力学理论,把我国的地震预报工作推进了一大步。1969年渤海发生地震后,八十高龄的他不顾个人安危,仍深入房山等地调查地震地质现象。直到逝世的前一天,他还恳切地对医生表达了要继续做地震预报工作的意愿。

——摘编自陈群《李四光与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创和发展》

(1)根据材料,概括李四光对地震预报工作的认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四光在地震预报工作中所展现的精神品质。
2023-03-25更新 | 8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杨慎(1488-1559年),明代文学家,大学士杨廷和之子。第一次参加会试时,因考卷被焚的意外而名落孙山。但他坚持努力,于二十四岁时高中状元。杨慎家中藏书众多,他精通经、史、词曲、金石、书画。杨慎在复古风气流行的时候,张扬文学的华美和创作灵感,形成他“浓丽婉至”的诗歌风格。杨慎反对空谈心性,主张从事物本身去寻求自然发展的变化,肯定出于天性的生活欲望及追求物质利益的势利之心。

——摘编自《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杨慎成为文学大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杨慎的历史贡献。
2021-02-27更新 | 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